制度创新敢为人先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是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一贯坚持。在40项创新案例中,有20项为全国首创,50%的首创率远超全国各地。其中,保税油供应方面的制度创新占50%以上,可见,浙江自贸试验区始终聚焦重点,在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领域探索新路子。
“体制机制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相关部门风险把控能力的考验,只有在理念上敢于担当,在实践中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才能将制度创新落到实处。”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协调局局长俞斌表示,针对油品企业,浙江自贸试验区首创保税燃料油跨关区直供模式,为企业节省二次中转成本,减少供油企业通关时间,在制度层面为企业减负;而在油品行业,浙江自贸试验区出台全国首个保税燃料油供应业务操作规范以及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并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准入和高标准监管制度……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了企业和群众办事跑多次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浙江自贸试验区海关也率先实施“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先进区、后报关”等措施,相关检验检疫部门则推行了国际航行船舶无疫申报放行等模式,每年节约通关时间6.4万小时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也是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另一项创新之举,它实现了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各部委国际贸易相关数据的整合共享,真正做到了企业“零跑动”就能完成各项审批的最终目标。
此外,商事登记便利化也是又一张成绩单。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公共事务、社会民生等九大业务板块全部实现“一件事、一窗办”;97%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0%以上事项开通网上办理渠道。
同时,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的系列改革,也带来了营商环境全面优化,众多优质企业纷至沓来。在去年9月的一场世界油商大会上,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嘉宾共赴盛会,会后,嘉能可、摩科瑞等知名油企纷纷慕名来到舟山投资落户。
为了服务好这些落地企业,近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启动企业投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以实现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率先实现外资备案“全城通办”,让那些本须到其他岛上进行办理的项目实现就近就便办理。“过去觉得舟山是个小地方,对吸引外资没太大信心,随着自贸试验区的持续推进,办事效率的不断攀升,不少外商开始主动上门,坚定了我们招商引资的信心。”舟山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当前,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及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的“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迅速铺开,随之带动了绿色石化基地、波音、新奥LNG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其中,以保税燃料油供应为核心的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一马当先。自挂牌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力延伸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链,推进国际船舶维修业务,集聚优质外供服务企业,引进国内外航运企业区域性总部落户,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打造国际油品交易中心打下了坚定基础。
随着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开始凸显,浙江贸易试验区正在朝着打造国际一流自贸区而努力奋进,相信在未来,势必会释放更多的经济发展潜力,同时也将带动浙江经济飞速发展。 陈佳莹 姚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