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在持续升温,只是我们需小心不要热昏。马拉松,并不是马上就跑,否则便要马翻人仰。
多年前搞足球、篮球,甚至那时市场基础还很薄弱的网球、斯诺克,大家都很踊跃,唯独跑步却是没人愿碰。世间,有很多“万万没想到”的事。一双鞋,撒开腿便能完成的体育锻炼,完成了从三十年前河东,到三十年后河西的变化。曾经不上台面的简单,成了接地气的运动。
客观来看,跑步门槛低,赛事组织也是简单利索。马拉松的打造者响应全民健身号召,还能更新产业链,为地方带来新的经济收益。以2018年4月22日开跑的重庆璧山半程马拉松来说,获得前三名的选手每人可获12000元。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也指出,2017年,马拉松及相关运动直接从业人口数72万,间接从业人口数200万,年度产业总规模达700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20%。如今的马拉松更是噱头各异,彩虹跑,光脚跑……怎么新鲜怎么来。跑个步,一定要冠以马拉松,才能显得高大上。
多数情况下,一旦流行事物到了一窝蜂的田地,便需要有居安思危的思考。业余马拉松数次出现猝死事故,人们这才意识到“跑马有风险”。马拉松本是对身体素质和专业素养要求很高的体育项目,甚至可以说,大多数人并不适合跑马拉松。马拉松创立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死亡,但我们不能用鲜活的生命做祭品。为了跑马而跑步,已是危险的第一步。不自知而硬着上,会造成悲剧。在马拉松业界,更有欲望与利益的蛊惑。跑圈内有“颜值女王”称号的李文杰,被曝出在2017年青岛海上马拉松赛事服用兴奋剂事件。除此之外,替跑、蹭跑等现象,在比赛中也时有发生。
比起跑马,我们更应该青睐“跑步”这个词本身。跑马只是跑步群体中,最拔尖的那一拨。健康是幸福的基石,而低门槛的跑步,显然是打造健康的一个可执行手段。马拉松已是站在“风口”上的事物。任何领域的“风口”,都可能在参与群众和市场资本的追捧下发展过快,以至于将相关部门的监管与参与人群的理智远远甩在身后。两者被甩得太远,远到出现各种问题时,处在狂欢中的人们便来不及反应和应对。可喜的是,正有更多人意识到跑马与跑步之间的辩证关系。2017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监督管理的意见》,对赛事监管、组织规则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意见。在中国田径协会官网马拉松首页上,也可以看到“马拉松组织管理培训开办”的新闻。
春姑娘来了,花红柳绿,万物生长。跟着蠢蠢欲动的心,跑步去。没错,只是跑步去。
本报记者 华心怡 实习生 李洁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