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融入歌剧元素 结构创新求变 沪剧《敦煌女儿》剧本重起炉灶~~~
融入歌剧元素 结构创新求变 沪剧《敦煌女儿》剧本重起炉灶~~~
融入歌剧元素 结构创新求变 沪剧《敦煌女儿》剧本重起炉灶~~~
融入歌剧元素 结构创新求变 沪剧《敦煌女儿》剧本重起炉灶~~~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入歌剧元素 结构创新求变 沪剧《敦煌女儿》剧本重起炉灶
两秒钟,25岁跳接80岁
王剑虹
■ 沪剧《敦煌女儿》排练照
  “它一定是时尚的,一定是先锋的,一定是高级的。”昨天下午,沪剧《敦煌女儿》的导演张曼君在谈到这部正在排练中的作品时面对记者说。由上海沪剧院携手戏曲界金牌创作团队打造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将于5月23日晚在东方艺术中心试首演,这部剧目讲述了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以50年的执著扎根大漠,从上海小女孩到敦煌学大学者,穷其一生致力敦煌研究的人生历程。樊锦诗由上海沪剧院院长、二度梅花奖获得者茅善玉扮演。

  执 着

  早在5年多前,上海沪剧院就曾推出过一版《敦煌女儿》,首演之后经过几轮修改都未能达到理想状态,此后该剧一度“消失”在沪剧舞台上。不过茅善玉对这个题材颇为执着,她说这个题材、这个人物是打动人心的,放弃太可惜了。这几年茅善玉5次带队去敦煌,感受大西北的风沙和敦煌的历史,并与樊锦诗成了朋友(见上图)。最近一次与此次的导演张曼君等一同去敦煌采风时,甚至还在当地遭遇了被毒蝎子蜇伤的险情,昨天茅善玉说起这段经历毫无半点惊怕的意思,反而一直面带笑容,还开玩笑说因为中了这么一次小毒,自己的身体反而更好了。

  创 新

  这一版的《敦煌女儿》从编剧到导演的主创团队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剧本也是重起炉灶重新创作,与5年前的版本并无关联,仅仅剧名相同、主要演员基本相同而已。据介绍,新一版的《敦煌女儿》总体上采取了倒叙的手法,叙事结构则尝试在过去时和现在时之间不断跳接、对话,“舞台的空间随着人的表演迅速变化,一会儿西部、一会儿上海,一会儿过去、一会儿现在。”张曼君介绍说,“这是对表导演艺术一次比较大的探索和追求。”这个剧的另一个主要创新突破在音乐方面,剧中有独唱、领唱、重唱、对唱、轮唱、大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还借鉴了歌剧的宣叙调等,从昨天现场表演的片断来看,音乐方面的创新步伐还是跨得相当大的。

  挑 战

  在过去时和现在时之间不断跳接的叙事结构,虽然给表演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对于演员来讲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特别是扮演樊锦诗的茅善玉,常常需要在25岁与80岁之间来回跳接,用导演张曼君的说法是一个转身、2秒钟时间就要完成一次跳接,她认为这是一种“只属于舞台的美学状态”。事实上这样的表演方式,在一些实验戏曲中还是可以看到的,但在像《敦煌女儿》这样的新编大戏中极为少见,特别是整个戏就建筑在这样一种不断跳接的基础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了。茅善玉表示,这样的表演挑战还是蛮大的,在跳接中面妆肯定是无法改变的,有几场可能连头套都来不及戴,披一件衣服就要从25岁变到80岁,只能完全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完成了。

  目前,《敦煌女儿》已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并入围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除了5月下旬在东艺的试首演之外,11月在樊锦诗的母校北京大学的演出也已敲定并出票。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传承红色基因”百期·要闻
   第A05版:“传承红色基因”百期·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两秒钟,25岁跳接80岁
“诗文亭”揭开面纱
“沉船茶”还能喝吗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5两秒钟,25岁跳接80岁 2018-04-16 2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