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虹口欧阳街道试点垃圾分类有成效~~~
虹口欧阳街道试点垃圾分类有成效~~~
虹口欧阳街道试点垃圾分类有成效~~~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虹口欧阳街道试点垃圾分类有成效
“人工+智能”防垃圾一扔了之
袁玮
  “阿姨,你好!这些垃圾不能混在一起倒,药片纸盒要倒进纸张桶,剩菜剩饭倒到湿垃圾桶,最后把垃圾袋放进干垃圾桶。谢谢您的配合!”傍晚时分,虹口欧阳街道蒋家桥小区的智能垃圾厢房前,一名志愿者正在帮助倒垃圾的居民“合并同类项”。刷卡、按按钮,垃圾箱会自动开箱、投放,不同的垃圾会被投放至不同的箱体垃圾箱,这个绿植环绕的“高颜值”垃圾箱还自带称重系统、满溢报警功能,能提醒环卫工人及时清运,是虹口区首个智能垃圾厢房。

  垃圾桶底有“智能眼”

  蒋家桥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共有居民795户。今年3月,小区被虹口区绿化市容局确定为第一个“两网融合”示范点,引进了智能垃圾箱。居民在使用智能垃圾厢房前,需要到居委会实名登记、领取卡片,同时绑定居住地址、手机号码等信息。目前开 户比例为100%,居民分类垃圾投放活跃度从原先的11%上升到目前的81%。

  每天上午7点至9点、下午6点至8点的投放时间段中,居民可以刷卡倒垃圾。智能垃圾桶的底部都配有自动称重系统,与运营企业的后台数据服务系统相连。居民刷卡投放垃圾后,后台数据系统能清楚地知道哪户居民在什么时间点投放了垃圾,并且投放了多少重量,然后换算出积分反馈到智能垃圾分类居民卡上。累积到一定分值后,居民便在小区的兑换机上兑换纸巾、肥皂等不同分值的礼品。与以往简单的干湿分类不同,倒湿垃圾时,需要把垃圾袋另外放进干垃圾的桶中,而不是一扔了之。

  为了让居民们养成这一习惯,垃圾厢房旁安装了自来水龙头和水池,方便居民在破袋之后洗手。这个智能垃圾箱还对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再次分类,真正做到了分类投放。这种智能型分类投放、自动称重积分、兑换礼品的新模式在全市属首例。

  “智能”还得人工把关

  “根据每户人家每天投放的垃圾数量,这个垃圾箱的‘智能眼’根据大数据分析,可以评估出居民投放行为。”蒋家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丁素芳告诉记者,小区试点两个多月来居民分类投放积极性大幅提高,试点成效明显。“智能垃圾箱的运营企业每半个月会将统计数据反馈给居委会,一旦发现有居民投放量少了或者‘交白卷’,居委干部会上门一探究竟。”丁素芳笑说,“智能”有时也会闹“乌龙”,还是得“人工”来把关。

  6号有户居民是一个人住,投放数一直很稳定,但是有段时间发现数字停止不动了。居委干部上门,邻居说这户居民出国了。还有户居民是借房子的,数字始终是“0”,原来是房东怕房客把卡片弄丢了,不愿交给房客。居委干部告知卡片遗失了可以补,说服房东把卡拿出来。丁素芳说,“人工补位”是确保每户居民都能参与垃圾投放,且保证评估的准确率。

  试点成功后将推广

  社区活动难的是让年轻人走出家门,不过让丁素芳有些小得意的是,小区成立了一支25人的年轻党员志愿者队伍。“通过党建引领,我们发动所有居民参与。”

  在蒋家桥小区,每栋楼道一楼有块“三言两语”小黑板,“板主”是楼里的“小小楼道长”,由每栋楼的中小学生担任,定期在黑板上公布参与垃圾分类的“明星”家庭。“我们通过‘小手牵大手’鼓励孩子带动家长共同参与。”丁素芳说,居委最近组织了一场垃圾分类培训讲座,特邀“小小楼道长”们参加,向小朋友讲解相关知识,教他们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手工香皂、酵素等。欧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燕华告诉记者,蒋家桥模式进一步完善后,今年将在街道推广,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本报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科创上海
   第A07版:财经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追求“三高”目标 凸现长宁优势
莫让“苦情”变“滥情”
“人工+智能”防垃圾一扔了之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人工+智能”防垃圾一扔了之 2018-05-14 2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