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金融城/家庭理财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防“免费”陷阱
民声
  从媒体获知,市民王女士在路上得到一张由美容院发放的“免费美容卡”,随后就到这家美容院做面部美容。让她没想到的是,美容院只能给她半张脸提供“免费”服务,若想将整个面部美容,需再交100元。

  上述事例在生活中并不鲜见,有的商家为吸引顾客和推销商品,推出了“免费商品”、“免费服务”等促销活动。从表象上分析,这些活动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毕竟能无偿得到商品或消费享受。可经过一番实践,再去体味“免费”的内涵,自然陷入困惑与烦恼之中。细观以“免费”为噱头的欺诈现象,发现其主要手段如下:

  ■ 其一 有些厂商联手“免费”赠送高档内衣。事前讲明只要女性消费者穿此内衣在商场走上一圈,内衣即归己有。于是,有大胆女性率先垂范,身着三点式的暴露内衣,在众目睽睽之下,绕着偌大的商场亮相展示,以至于一时人头攒动引起围观。试穿者本人在尴尬的氛围下难于坚持,有的中途退缩,有的家人反目,有的落下笑柄。事后尽管得到一套内衣,可为此付出的精神代价又有谁知晓呢。

  ■ 其二 有些消费者在街上或商店里,常常莫名其妙地收到一张“免费”美容卡,卡上清楚地标明地点、店名和消费时间,令人怦然心动。兴冲冲赶到那儿一看,店家果然没有食言,美容确实不收费,可美容的化妆品却一分钱不少要,而且价格不菲。事后仔细琢磨一番才明白,美容哪有不用化妆品的,“免费”敢情是掩人耳目,虚晃一枪。

  ■ 其三 有的饭店开张营业,为大造声势,赢得人心,决定前三天免费供餐。经营者可能是出于好心,但如此承诺缺乏必要限制,第一天就有数百人排队,弄得饭店几乎无法招架,半数人没领到盒饭,怨声载道。第二天饭店赶忙贴出停止供应“免费餐”的告示,远道而来的消费者非要讨个说法才走,最后只能求助警察出面调解,双方不欢而散,商家不仅扩大宣传的初衷没达到,还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对这些“免费”服务做深入剖析,发现其大多数效果不佳,有的还适得其反。究其原因,关键是经营定位失衡,出招喧嚣浮躁,赚钱急功近利。试想,一名女性消费者穿着内衣行走于大庭广众之下,本人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这还能算“免费”吗?再有,处心积虑地制造“免费”文字游戏,诱你上当,化妆品价格店主说了算,“免费”变成了破费,免费供餐更是噱头,与其制造哄动效应,莫不如让利给消费者,使百姓品尝到味美价廉的菜肴,岂不更好。

  只要卖的心术不正,即使其包装和手段再精明,照样会被买的识破。因为睿智和理性赐予了消费者一双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 民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动态
   第A08版:人物/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夜光杯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阅读/连载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8版:家装专版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汽车关税下调 买进口车有窍门
谨防“免费”陷阱
老人提款遭围堵 钱袋子幸被守住
投保必须做个明白人
广告
新民晚报金融城/家庭理财A17谨防“免费”陷阱 2018-05-26 2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