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家的幸福
张立行
■ 张功慤 风景系列
  ◆ 张立行

  今年春节,有机会再赴巴黎,特意去近年重新开放的毕加索博物馆参观。在二楼展厅,看到一组毕加索晚年难得的作品和照片。虽然此时老毕已是鲐背之年,但自由不羁的笔触,穿着短袖T恤作画时奕奕的神采,无半分老态,令每个观者深受感染,不得不对老毕平生“唯一不变的就是他的变化”的旺盛艺术创造力肃然起敬。

  回沪不久,我去看望今年94岁的张功慤。在客厅兼画室一角的画板上,平铺着张功慤刚刚收笔的新作。画面上猩红色的线条仿佛在翩翩起舞,洋溢着远超老人这个年龄的生命活力和激情。看着张功慤的新作,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了毕加索博物馆,博物馆中那些老毕精彩纷呈的作品。

  毕加索与张功慤当然是无法简单作比的。毕加索生前已功成名就,稳坐20世纪世界美术界头把交椅,是西方艺坛的超级明星;而张功慤长期籍籍无名,厕身美术圈边缘,只是十多年才浮出水面,逐渐为国人所知。两人出生的国度、年代、家庭、环境、经历、教育背景完全不同,艺术天赋本有差异,艺术成就自然也有高低。

  但毕加索与张功慤都是真正的艺术家。虽不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之下,细细一想,如果不以成就、名声论英雄,那么两人似乎还是有不少共同点。其一,毕加索与张功慤都是彼时彼地艺术超前的艺术家。毕加索的创作特别是他那些惊世骇俗的名作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美术领域起着先导作用;而张功慤和他的恩师吴大羽的现代派抽象画,相对于国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写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封闭状态,绝对算得上空谷足音,先锋前卫。其二,毕加索与张功慤,不管是处于春风得意的顺境还是身在不如人意的逆境,都能无怨无悔,不为外界的诱惑或压力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选择。其三,寿命都足够长。毕加索活了92岁,在其漫长的一生,以风格多变、数量丰富的作品构筑了一个令人目迷五色的独特的毕加索艺术世界;而出生于1924年的张功慤如今依然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充满创作的欲望和冲动。曾经遭遇过的一切不如意,在时间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也让他有机会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艺术价值。

  从表面看,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由生活中的一些偶然事件所决定的;但有时看似被动的人生选择,也许正暗合了其内心的期盼。

  今天我们重新检视张功慤会发现,如果当年他的学业仅仅止步于苏州美专,后来没去国立杭州艺专,拜吴大羽为师,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他以后一波三折的“抽象画人生”;倘若当年他取道香港去了法国,可能就再也无缘长久侍奉在大羽师身边,晨聆夕听大羽师的教诲,亲炙大羽师的艺术。虽然他因此备尝艰难,但也许在他内心深处,能够与大羽师经常相处,画他所钟爱的抽象画,正是他人生最大的期盼,也是他的幸福所在。也正因为如此,在常人看来的苦难不幸,他却甘之如饴,不计功利地长久地坚守着他的艺术。

  对于中国现代抽象画发展历程来说,吴大羽无疑是一代宗师,是中国现代抽象画的开拓者。但吴大羽并不是简单、全盘继承西方抽象画的传统,而是自觉地赋于抽象画以中国气派,中国韵味。他以书入画,提出“势象之美”“飞光嚼采韵”等美学观,“代表着中国现阶段中西艺术融合的可能性与所能达到的高度”(见黄文中《吴大羽研究》),这些在他晚期的抽象画作品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吴大羽所创立的中国韵味抽象画派,今天已被一些学者称誉为“吴大羽体系”。这一体系虽为吴大羽所开创,却是吴大羽以及与他有着相同艺术志趣、追求的学生共同推进、不断完善的,而且,这一体系至今仍然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但是,如果我们的眼睛如果只盯着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这些吴大羽声名显赫的学生,那么,我们对“吴大羽体系”的了解将是不完整的。事实上,还有一些默默追随吴大羽的学生和同道,曾经与吴大羽一样,长期为岁月所遮蔽。今天,随着人们对吴大羽的再发现、再认识,他们随时代沉浮的命运,他们与吴大羽之间种种相濡以沫的交往,他们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才逐渐为人所知晓。学术界开始体认到这批艺术家及其作品对中国现当代绘画的意义,艺术品市场也才对眼前这座尚未很好挖掘的艺术宝库给予越来越强烈的关注。而在这批艺术家中,张功慤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

  1948年,张功慤最后放弃从香港转赴法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心里放不下他的大羽师。为了更好地侍奉大羽师,能够经常自由而不受干扰地与大羽师切磋当时几乎边缘化的抽象画艺术,张功慤自甘退出主流美术圈,到一个普通中学做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但是,这一在当时也许是被迫的抉择,今天看来反而成全了他:他得到了大羽师更多的真传,真正继承了大羽师为人、艺术的衣钵;他的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未被人为破坏,并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张功慤这些作品如今已成为研究“吴大羽体系”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材料。

  直到1983年,张功慤才在杭州的赵无极作品展上,首次看到赵无极赴法创作的抽象画作品,此时他与赵无极在国立杭州艺专一别已有30多年。张功慤发现自己的作品与赵无极的作品虽然风格有别,却有同一个深邃的“抽象内涵”。

  生活不相信假设。如果从一个更为长久的美术发展历程来看,张功慤和赵无极、朱德群们应该是可以等量齐观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动态
   第A08版:人物/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夜光杯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阅读/连载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8版:家装专版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艺术家的幸福
德慕斯那富丽而千变万化的光影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A21艺术家的幸福 2018-05-26 2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