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绿色透明度报告》由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完成。报告选取了15个重污染行业的374家沪市和深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开展企业绿色透明度指数分析。报告通过构造绿色透明度指数,形成一套能够适用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程度的评估体系,为企业、政府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指标,即“企业绿色透明度指数”。
根据报告,沪深总体企业绿色透明度指数的平均总得分为40.55,表明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总体不容乐观,同时标准差很大,说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得分两极分化严重。报告认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风险普遍偏高,企业的绿色透明度和环境风险问题都值得各界重视,必须加以应对。
近年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在国际上发展迅速。仅2014年至2016年,就有64个国家发布了超过100份带有强制性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文件。截至2016年年底,已有超过80%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企业公开其环境、社会和管治信息(ESG)提出强制性要求。
中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认为,发展绿色金融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投资需求缺口较大,市场融资手段缺乏,市场机制和社会治理引入难;企业污染外部性没有内部化,市场主体加大环保投资、防控环境风险的内在动力不足;绿色金融的“绿色”认定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统一的环境绩效评估方法等。
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表示,绿色金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连续三年成为G20峰会的重要议题。今年的三大关注点是绿色可持续资产证券化、PE/VC的绿色可持续发展、Fintech科技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国际领域的新进展有三个方向:构建央行与监管机构间的绿色网络,研究气候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