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坛兄弟陈逸飞陈逸鸣
朱大建
■ 陈逸飞与陈逸鸣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 朱大建

  油画家陈逸鸣又一次飞越浩瀚的太平洋,脚踏在上海浦东那熟悉的土地上,心潮起伏。因为,陈逸鸣的哥哥陈逸飞的家就在浦东,尽管陈逸飞早已离开我们,但是他在浦东在上海留下的众多的艺术活动痕迹,让人们怀念,他留下众多精美绝伦的油画,仍在时不时地拍卖、展出。

  陈逸鸣永远感谢自己艺术道路上的引领者扶持者,亲爱的哥哥陈逸飞。

  哥哥豪放派,弟弟婉约派

  陈逸飞陈逸鸣兄弟的油画,风格相近,但又有很大区别。

  说风格相近,是因为兄弟俩的油画,都是用西方的技巧表达东方的神韵,表达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说风格有很大区别,是因为尽管都是表现东方的神韵,表达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陈逸飞的油画,不管是仕女系列、水乡系列、西藏系列,还是革命系列,都是豪放大气结实。陈逸鸣的画,不管是仕女系列、惠安系列,还是静物系列,都显得婉约,纤柔,细腻。陈逸飞是豪放派,陈逸鸣是婉约派,不能相互替代。

  说起往事,陈逸鸣的眼睛湿润了。

  哥哥是弟弟的领路者扶持者

  陈逸飞陈逸鸣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亲是教师,后来回家做了家庭主妇。陈逸飞大陈逸鸣5岁。陈逸飞读小学时就喜欢画画,但父亲却反对陈逸飞学绘画,希望他子承父业,当个工程师。陈逸飞中学快要毕业时,画家施南祠先生专门到陈家来,严肃地对陈父说:“你必须同意逸飞报考上海美专,否则就会毁灭一个未来的大师。”陈父同意了,施南祠先生很高兴。此人后来成为陈逸鸣的启蒙老师。 

  陈逸飞画画很用功,他放学后就在四楼的窗台上对着马路写生,陈逸鸣就站在边上看。

  1968年,陈逸鸣上山下乡到崇明农场。有段时间,他身体不好,就回到上海看病。陈逸飞托人找关系让陈逸鸣住院,去医院路上,陈逸飞从口袋里掏出所有的钱,为陈逸鸣买了两块巧克力。陈逸鸣出院养病,陈逸飞将弟弟接到油雕院他的单人宿舍去住。他的宿舍里藏了很多画册和外国文学作品。陈逸鸣就在哥哥宿舍里翻看画册,读完《约翰·克里斯多夫》《契诃夫小说选》。陈逸飞还为陈逸鸣请了英语老师。陈逸鸣在油雕院养病对他后来成为职业画家,是个至关重要的经历。

  1979年,陈逸鸣从上海戏剧学院油画系毕业分配至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当美术老师,专门教学生画素描。当了两年老师,陈逸鸣画了好多素描。

  在哥哥帮助下美国自费留学

  1980年,陈逸飞赴美自费留学,人生地不熟,一家人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他心头却始终记着弟弟逸鸣想去美国留学的心愿。1981年11月27日,陈逸鸣在哥哥的全力帮助下,来到美国自费留学。

  陈逸飞不让陈逸鸣去打工,他帮弟弟付学费。他对弟弟说,画画千万不能放弃,不画画,等于认输。哥哥的话,弟弟牢牢记着,他在学校里不停地画,他一直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职业画家。

  但是,陈逸鸣不能一直躺在哥哥身上依赖他。陈逸鸣先在超市打工,又当搬运工,又当清洁工,忙个不停。后来他做过画框,又到一家中国古董商店打工。1986年,他辞职,要当职业画家。

  弟弟第一次在美国开画展

  到1986年,陈逸飞已在美国举办过好几次画展,逸鸣从哥哥办画展的经历中知道,一个画家必须要有自己的鲜明风格,而要体现风格,最好要有一系列相同题材的画。

  陈逸鸣从哥哥的成功经历中受到启发,哥哥画的是中国水乡,他想画中国的大海。他到惠安采风,住在渔民家里,听说了惠安女人的很多故事。她们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感动了画家,陈逸鸣大量写生,拍照,积累起许多生动素材。回到纽约,整整画了一年,画出40幅画。

  1987年10月18日,陈逸鸣的第一次画展开幕。这40幅画中的惠安女人,精神饱满,活力四射,体现出劳动的美,体现出生命的坚韧顽强。惠安的海湛蓝湛蓝,惠安的船陈旧又伤痕累累,有一种历尽沧桑的悲伤。

  陈逸鸣的画很受观者欢迎,在一个月内,40幅画全部卖完。处女画展获得圆满成功,职业画家第一次亮相获得一个满堂彩,这使陈逸鸣信心大增。

  弟弟开始画中国仕女

  1990年,陈逸飞签约的哈默画廊提出来,要为陈逸飞陈逸鸣兄弟办一次兄弟画展,陈逸飞很高兴。画展在1990年8月27日展出了,哥哥展出的是水乡系列、西藏系列、仕女系列、音乐系列,弟弟展出的是惠安系列、静物系列。

  画展结束后,陈逸鸣开始画中国仕女系列。

  哥哥的仕女画,大气,飘逸,唯美,有人文精神,东方韵味十足,很受收藏家喜欢。弟弟的仕女画,应该画出什么样的独特风格呢?陈逸鸣下了一个背水一战的决心。他想突出中国女子婉约、典雅等特征,他要画出自己心中才有的东方女人,将东方文化的审美情趣倾注在笔下。

  陈逸鸣的江南仕女系列就这样一幅一幅画出来了。他以中国晋唐宋元风格的山水画作背景,以中国古代建筑的雕梁画栋作背景,把穿着传统衣饰的中国女人作为主体,着力挖掘她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比如说那幅《白玉兰》,背景是一幅花鸟画,身穿旗袍的女人端坐在椅子上,手持一把檀香木的折扇,表情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思念。那幅《依春》,画面上的女子慵懒地斜倚在中式茶几上,年轻女子若有所思地想着自己的心事,这心事是什么呢,就让观众去想象吧。

  陈逸鸣希望他的作品能给鉴赏者一个空间,给鉴赏者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和画面进行对话交流。

  上海美术评论家徐恩曾认为陈逸鸣的仕女油画是“画家对生命美感、生命品质、生命精神的礼赞。”

  画坛亲兄弟佳话永流传

  从2002年4月起,因为哥哥陈逸飞在上海的事业越做越大,哥哥要弟弟陈逸鸣到上海去担任陈逸飞服饰公司总经理。弟弟原本一直对哥哥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现在有了这个报恩的机会,也顾不得在纽约的妻子女儿,赶紧来到上海,管理一个企业。

  2005年4月10日早上8点44分,陈逸飞因消化道大量出血突然去世。哥哥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留下了众多艺术作品。画坛这一对亲兄弟之间兄友弟恭的艺术佳话,一直在艺术界流传。

  选自《上海纪实》微信公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公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俄罗斯世界杯前奏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社会/新民环球
画坛兄弟陈逸飞陈逸鸣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A21画坛兄弟陈逸飞陈逸鸣 2018-06-07 2 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