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花头透
班主任常躺枪
“现在孩子一进小学,才报到没几天,就会有家长主动牵头在班级里拉起一个群,然后再把班主任拉进群里。”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校长陈洁说,这完全是家长自发的行为。
据本市一位小学的班主任介绍,现在家长群花头经特别透,有全班所有家长都在,且班主任也在的群,一般也被称为是班级“正宗群”;此外还会有部分家长自发成立的小群,如“学霸家长群”“经常会被老师重点批评的家长群”,还有诸如热衷频频出国游学的家长群、隔三差五要小聚一番的家长群等等,正所谓“人以群分”。这次驻马店小学那位班主任把学生课堂上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全班家长都在的“正宗群”,正如他在事后的检讨中所言:“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
有网友跟帖,“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这句老话也应当适用于家长群。被当众批评带来的激励作用往往很小,所造成的伤害却会很大。家长在群里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当众批评时,自然会觉得脸上挂不住。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心理教师陈来秀说,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老师在群里表扬了班级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这居然也会引起个别家长的反感,他们会提出:“上次不是表扬过这几个孩子了吗?这次又要表扬他们,你让我们这些孩子没被表扬过的家长情何以堪?”对于这样的质疑,老师肯定也会很委屈、很郁闷。
换思路淡化群
立规矩避投诉
陈来秀表示,这封班主任的辞职信走红网络,也促使广大教师要反思一下,明白自己的哪些言论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和不必为的。但也有网友提出,在家长群里首先要规范的是家长的言论,家长的声音必须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这次驻马店老师辞职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家长在群里揪着老师不放,声称老师要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老师告到上级政府部门。因此,在给家长的留言中,这名老师“跪求”各位家长“请不要出了一点问题,就要把我告到局里去,我需要每个月2607元钱的工资养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在一些家长看来,投诉已成为可以威胁教师的一个手段,但这势必也会造成家校关系的扭曲,反过来,孩子也会成为教师威胁家长的手段,这都是不可取的。
既然家校双方在群里常常都难以把握言语的边界,由此还会引发各种矛盾,那么可否换个思路,淡化或解散家长群呢?答案居然是可行的。陈洁校长介绍说,他们学校就不提倡由老师来建群,而且,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另辟蹊径建了一个名为“晓黑板”的平台。这是一个软件系统,不同于微信群的地方在于家长单个人的发言只有老师可以看到,群里其他家长是看不到的,老师发的内容则全体家长都能看到,家长可以和老师私聊,这样就能避免一些家长的负面情绪在群里形成交叉传染。“用这个软件建群,可以规避掉原来微信群可能产生的负面情况,但最终哪些话可以放到群里说,哪些话是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下议论的,这都要设立一个规矩,老师和家长对此要达成共识,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她说。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