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二首》:“楚子已非开国初,湘君美目正愁予。诗文似酒醒何处,蒲草人云剑不如。
“赋到楚骚人不孤,来归大泽觅菰蒲。大凶最是端阳日,抱石悲沉屈大夫。”
端午,总是要说到屈原的。他是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上、这片有文字记载的土地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自沉于汨罗江,那天是端午。
屈原是楚人。先秦历史上的楚国,是个伟大的国度,甚至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度。楚的伟大,不仅是它的强盛,还有它的无与伦比的文化。这样伟大的过去,自然可以养育出伟大的人物。屈原正是这样的人物。毋庸讳言,屈原所处的时代,楚已不是当年的楚,面对强秦,它抗秦的力量和信心,饱满的可能性已然不大。作为一个政治家,屈原的美政理想,更多的已是不朽的诗情了。屈原的《九歌》里,湘君、湘夫人那样美好的人,眼里满含哀愁,秋水般的无尽哀愁。这哀愁,哪里是神的哀愁,全然是人的哀愁,楚人的哀愁,屈原的哀愁。一个伟大的诗人,出现在家国不幸的时代,是一种天意。为着一个屈原,历史终结了一个楚国,把永远的哀愁,第一次全部地留给了诗人、留给了诗人屈原。
屈原的诗篇,他的楚骚,《离骚》和《天问》,香草美人般的文字,是万古的酒。怀有相同洁愿的人,读了它,都会大醉,甚至无从醒来。屈原死在端午,之后的端午,家家门口挂菖蒲。剑一般的菖蒲,虽然是草,却有比剑更锋利的光芒,直指鬼神,直指人心。
写了楚骚的屈原不会孤独,也无从孤独。就像菖蒲的光芒,到达千万人的心底。之后,所有的时光,所有的端午,写到屈原楚骚的所有诗篇、所有文字、所有的心灵和思念,都不会孤独,也无从孤独。有幸这千万人中,有一个渺小莫名的我。今天端午,喝着酒,喝着屈原所酿的万古的酒,满心香草美人,满心透亮,和这菖蒲的光芒。如同千万人的心,前往汨罗河畔,寻觅屈原去处的不朽的菰蒲,寻觅屈原最后抱过的那块石头。人都是要死的。人都不愿意死,而人有时仍然会选择死。干净,是灵魂停留的理由。人世已然浑浊,灵魂就不必安生。
端午,屈原死去了,他抱着他的灵魂死去了。生前他救不了楚国,身后他救了整个世界。他留给了世界人的灵魂,干净的灵魂。
所有的日子里,端午是大凶的日子。端午死去了屈原,死去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诗人是什么人?对中国人来说,诗人不仅是写出了最美文字的那个人,诗人还是具有天地之思、家国之念、对人和人世,乃至宇宙,都具备了思考的能力和深情的那个人。屈原正是那个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是个写诗的政治家,还是个写诗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对此,请读他的《离骚》和《天问》,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屈原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他死在端午,可见端午这个日子,真的太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