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推动资本项目开放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外汇管理部门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体,以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为翼,探索形成‘一体两翼’的改革开放基本路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外汇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需要,在开放中有效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潘功胜说,在稳妥有序推动资本项目开放上,将进一步推动少数不可兑换项目的开放,提高可兑换项目的便利化程度,提高交易环节对外开放程度。近期,工作重点将集中在几个方面: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增加金融市场的产品供给,其中包括股票市场CDR、债券市场的“熊猫债”、衍生品市场的商品期货等多个资本市场领域。
潘功胜认为,同时,要完善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优化QFII、RQFII、QDII、RQDII等;完善互联互通机制,逐步扩大互联互通的覆盖范围;完善“债券通”;支持沪港、深港、沪伦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扩大基金互认产品范围。此外,支持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研究允许中资机构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证券期货机构开展跨境证券和经纪业务,支持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外汇市场。
地方政府债务严控增量
近日,一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严禁企业以各种名义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其市场化融资行为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地方政府债务要严控增量,逐步化解存量。
杨伟民指出,地方政府法定限额债务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过大,增长过快,底数不清,风险不可测。对此,他建议,一是严控隐性债务增量;二是稳妥化解存量;三是地方政府要有风险观,不能只借钱不还钱,新官不买旧账;四要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财税关系。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不仅是金融部门的任务,其他有关部门和各地区政府也要履职尽责。”杨伟民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金融部门是主力军、主攻部队,但实体经济主管部门,尤其是国有监管部门、房地产调控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各负其责,与金融部门一起齐心协力,打好这一场战役。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财税改革滞后是当前财政风险金融化背后的重要原因。从历史上看,由于中央财政地方关系一直没有理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政府权责划分不清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其次,政府债务和非政府债务没有明确区分,地方债务当中一大块来源于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发债的收益率并非地方财政收益平衡债务风险的反映,而是对中央兜底的预期。
徐忠说,地方政府缺乏明确的约束,金融机构从来没有见过地方政府的破产。基于历史经验,金融机构存在财政兜底的幻觉,地方政府债务刚性兑付扭曲了自身的决策。“实际上来说,由于制度没有规定地方政府如何破产,金融机构不知道如何执行地方政府破产,不知道坏账如何处理,也不知道哪些地方政府资产可以弥补坏账损失。”
“仅仅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足以解决高质量发展转型和防范金融风险面临的问题。”徐忠认为,从实体经济来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需求管理政策只能用来解决短期问题,难以解决中长期结构性问题,采取流动性管理措施虽然有助于暂时缓解危机,但是也可能激发软约束主体继续加杠杆的道德风险。
在他看来,全球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都在正常化,都在推动结构性改革。实际上,谁的结构性改革做得彻底,谁就会在下一轮经济发展当中抢得先机。
金融机构要有自救机制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做出了很多改变,试图让银行控制自己的金融风险比十年前好得多。”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监察董事Megan BUTLER表示,在监管体系结构方面,英国成立了独立审慎的监管当局,并打造了金融政策委员会,监管政策金融稳定。
在方案解决方面,Megan BUTLER表示希望能够打破所谓“显性”或者“隐性”的国家对银行机构的担保,“我们要保证英国银行有一个有效机制,保证他们再也不需要被拯救、被国家信用担保,银行机构应该能够自救。”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大卫·洛克菲勒荣誉讲席教授Lars P.HANSEN则认为,要平衡监管和风险的关系,就要在建立稳定的金融环境的同时,又要鼓励创新。中国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十年非常快,如何在未来具有可持续性?LarsP.HANSEN表示,小微企业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来说,都是未来成长的基石。
应对金融风险,美国里士满储备银行前行长Jeffrey M.LACKER则建议,一要减少政府的担保;二要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国家会干预;三要有一个解决失败机构的流程,这个流程必须是公平的,而且是有序的。
本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