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三大发展机遇~~~
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三大发展机遇~~~
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三大发展机遇~~~
     
2018年06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三大发展机遇
金融科技 普惠金融 绿色金融
李均锋
  在全球科技发展大潮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中国金融体系正同时面临三大新的发展机遇:呼应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的金融科技;让不同阶层和更多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普惠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金融。面对机遇和挑战,金融机构要如何与时俱进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重心?金融管理部门又该如何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并有效防范风险?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名为“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机遇和挑战”的全体大会上,中外金融大咖围绕这些议题展开讨论。

  金融科技对各行业影响深远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宠儿。它们利用这些前沿技术,不断推动自身业务的创新发展。

  在陆家嘴论坛上,新开发银行行长卡马特表示,金融科技如今并不仅仅是应用于金融服务的企业,金融科技可以说覆盖到了所有的行业。“不仅仅是金融服务提供者能感受到影响,普通市民也能感受到金融技术发展对生活的切身影响。以印度为例,在过去的6-7年,技术成本已经变得越来越低,使得穷人也能承担起,技术覆盖度越来越大,过去是没有相互的连接性,但是在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几乎所有没有银行服务的人都可以获得银行服务了,这也就是发生在2014到2015年一年之间,就可以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到进步过程当中,就是因为金融技术的蓬勃发展。”

  卡马特认为,为了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和新的服务提供者之间必须要有更好的合作和连接。

  金融科技在保险业未来的影响同样深远。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董事长缪建民指出,移动互联发展使保险越来越多实现线上和线下结合。

  “现在保险强项在线下,像人保基本覆盖到第四线,线上和互联网比较起来就没有优势了。互联网技术发展促使保险企业下一步把线上业务做好,销售、客户服务、内部管理和移动互联结合起来。还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是人工智能,图象识别、生物识别等等,图像识别大大提高传统理赔效率,生物识别使我们在客户服务和身份认证方面有很大突破。 ”

  缪建民表示,对于财险影响比较大的是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出现以后对于传统车险的风险特征定价会发生巨大的冲击,有的研究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以后,汽车驾驶的风险减少90%,这样的话保费也必将大幅度的减少。投保主体可能从消费者变成车商了,因为出现车祸不是乘客问题,是车商系统的问题,这对传统财产保险公司来讲,会有颠覆性的影响。“车险占财险的70%,如果70%的车辆未来都实现了无人驾驶,风险大幅度减少的话,保费也会大幅度减少,倒逼财险公司改变商业模式,实现多元化经营。”

  推进普惠金融仍面临着挑战

  覆盖率、效率、可持续,中国发展普惠金融有制度和体制的优势,产品供给体系多元化、多层次,金融科技的助推提高了普惠金融效率,但与此同时,中国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就该话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李均锋认为,普惠金融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首先,中国企业数量、人口数量都非常多,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不少企业和群体没有得到金融服务。同时,普惠金融领域客户服务成本比较高也是其中一个问题。

  二是效率。对这些客户提供服务的效率也需要提高,有些个体工商户企业融资时间很短,金融服务如果效率提不高就丧失了这个机会。

  第三,当前普惠金融机构供给者,金融机构,一些金融产品,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普惠金融客户都是小而分散的,成本、违约概率也高,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李均锋建议,首先要从供给侧解决精准发力,其次想办法降低普惠金融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效率,使普惠金融领域客户享受到合理的、可承担的价格的普惠金融服务。第三要从机构侧发力,继续打造多层次的普惠金融机构供给市场,培育发展地方发展银行,使地方发展银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

  “最后,建立普惠金融领域监管透明度和市场约束机制。”李均锋表示,要让金融机构把它发展普惠金融的业务情况向市场披露,接受市场监督,接受金融消费者的监督。

  金融机构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在论坛上指出,大家需要关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

  金煜指出,普惠金融主要是指金融服务主体,绿色金融是强调金融服务的方向和理念,这两者都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金融机构不仅仅是商业机构也是国家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参与者,是有明确社会属性的,由此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科技金融是为普惠金融,为绿色金融赋能的,不断地拓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拓宽金融服务边界。这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融通。

  “我认为它们三者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可持续性。”金煜强调,普惠金融的宗旨就是各类人群都能够享受金融服务,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的是以平等方式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但是他认为,恰恰重要的应该是要更加关注可持续性。从需求来说,所谓的可持续性是你获得金融服务的价格怎么样,这样的价格是不是可以促进你的发展?如果不能促进你的发展,你的发展没有持续性,这样的服务是没有意义的。

  他还认为,金融机构毕竟是一个市场化的商业机构,尽管有责任,但金融机构提供这样服务必须有适当的盈利,才有持续动力。就普惠金融而言,它面临两个可持续性的问题——价格过高接受服务需求方没有获得持续的发展,价格过低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可能就没有持续的动力。决定价格的关键变量是成本,所以金融科技可以比较好地解决成本问题、降低运营成本。比如风险管理模型是一个合适的利用,也可以通过技术更好地突破业务发展的边界,对于成本决定价格的重要变量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金融科技有助于解决普惠金融的可持续问题,应该成为普惠金融发展优先的选择。  本报记者 杨硕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5版:文体汇
   第A06版:动态/文体汇
   第A07版:伏尔加之波
   第A08版:伏尔加之波
   第A09版:伏尔加之波
   第A10版:伏尔加之波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
   第A17版: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
   第A18版: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
   第A19版: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家装专版
金融科技 普惠金融 绿色金融
2020年供应链金融市场需求将达15万亿到20万亿
上海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新民晚报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A18金融科技 普惠金融 绿色金融 2018-06-16 2 2018年06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