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动态/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张瑞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昨举行
~~~张瑞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昨举行
~~~张瑞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昨举行
~~~张瑞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昨举行
~~~张瑞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昨举行
     
2018年06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草芳华留人间
张瑞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昨举行
吴旭颖
■ 家属为张瑞芳墓献花 吴旭颖 摄
  她是直爽泼辣的农村妇女李双双,也是屈原的女弟子婵娟,既是《松花江上》中的质朴村姑妞儿,也是《家》中的大家闺秀瑞珏……昨天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话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张瑞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上午10时整,“瑞草芳华留人间”张瑞芳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举行。

  一本相册 回顾艺术人生

  张瑞芳的一生德艺双馨,时值她百年诞辰,她本人最珍爱的照片和信件被编成《张瑞芳诞辰百年画册》,囊括了张瑞芳“影剧生涯”“政事交往”“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四个方面的重要经历,铺展出这位表演艺术家不平凡的人生画卷。

  “掀开被子就演戏,盖上被子就睡觉。排戏时她将百分百的专注投入到表演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建亚是画册编委之一,回忆起张瑞芳,他既敬佩又感激。当年张建亚考上上海戏剧学院,却因工作关系没赶上报名。张瑞芳得知后立刻致信上戏:“这个孩子有才华,考上上戏不容易,他没来是因为有生产任务,你们不能把他除名。”张建亚坦言,“是因为瑞芳老师,才有了今天的我。”提携之恩张建亚一直没有忘记,但张瑞芳却早忘得一干二净。“她永远在为表演艺术忙碌,既忙于创作更多的作品,也为表演艺术不断发掘有潜力的后辈,不求任何回报。”

  一部短片 重现斯人音容

  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制作的微纪录片《张瑞芳》也在纪念仪式上首发。这部纪录片包含了许多首次公布的画面,不仅描绘了张瑞芳在表演艺术上的孜孜探索,也展示了她在银幕外的坦率真诚。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的外婆是张瑞芳的亲妹妹。这次带领团队制作微纪录片,他想起了许多往事。正赶上世界杯,朱枫回忆起年轻时到张瑞芳家熬夜看球的情景。“我们一边激动,一边被二姨姥(张瑞芳)数落‘不许抽烟!’”当屏幕上放出张瑞芳在家的影像,朱枫没忍住红了眼眶。

  平时毫无架子,对待艺术张瑞芳却非常严肃认真。一次朱枫导的一部电影举办研讨会,张瑞芳当众对他大加赞赏,还把两人的亲戚关系坦然公开。会后,朱枫担心起来:“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是走后门的?”一番话立刻讨了张瑞芳的骂:“举贤不避亲,我推荐你是因为作品出色,否则再亲的亲戚我也不可能推荐。”

  一件旧物 承载浓浓思念

  张瑞芳去世后,她的独子严佳一直悉心保存着母亲的遗物。2016年,为编著《百年画册》,严佳将一百多幅照片悉数捐赠给了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今年张瑞芳的百年诞辰,定居澳洲的严佳也千里迢迢赶回上海,参加纪念活动。

  这次,严佳捐赠了一件特别的展品,这是一张张瑞芳生前使用的梳妆台。据介绍,上世纪50年代时张瑞芳刚调到上影厂工作,她在旧家具市场淘到了这套日式梳妆台,但高度不合适,张瑞芳就自己动手配了一个底座。这张自制的梳妆台一直陪伴了她半个多世纪,如今也承载着严佳对母亲浓浓的思念。“我一直在想,要如何让这些伴随母亲一生的物件发挥最好的作用,思前想后,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大家一起分享,让人们记住她。”   见习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5版:文体汇
   第A06版:动态/文体汇
   第A07版:伏尔加之波
   第A08版:伏尔加之波
   第A09版:伏尔加之波
   第A10版:伏尔加之波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
   第A17版: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
   第A18版: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
   第A19版:金融城·陆家嘴论坛专刊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家装专版
瑞草芳华留人间
演技过人更以德服人
上影·思南书局昨天“开机”
戏剧的力量代代相传
把中意的艺术品“领”回家
新民晚报动态/文体汇A06瑞草芳华留人间 2018-06-16 2 2018年06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