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离不开文学的补给。书店内约800种中文图书、200种英文图书均为专业选书团队精挑细选的电影、文学主题图书,分为七个类别,分别以充满电影符号或名作色彩的词汇命名。“光影森林”多有一线、新锐影评人犀利透彻的影片读解;“大师镜头”重视对中外经典影人和影作的深度剖析;“电影百年”集中了有关电影历史、电影文化的典型与非典型叙述;“闪回蒙太奇”收有《导演创作完全手册》《看不见的剪辑》等;“盗梦空间”则关注理论和文学视野中的电影;“英雄本色”汇聚了电影大师谈艺录;“文字放映机”更为“剧本,被改编的原著——电影的文字因缘”留下足够的空间。
在玲珑有致的书影空间里,上海电影博物馆还特别策划推出“文学力量·光影绵长——《上影画报》典藏展”。60年前,即1957年8月10日,《上影画报》创刊,金焰、秦怡伉俪分别出现于创刊号的封面和封底,成就了一桩影坛佳话。创刊号甫一推出便受到影迷们的狂热追捧,以至于该月20日和30日先后进行了两次再版。1982年,在停刊20年后,《上影画报》复刊。首期封面是由茅盾同名小说改编,桑弧、傅敬恭导演的《子夜》剧照。封底则是根据鲁迅名作《阿Q正传》改编的同名电影剧照。两部名著改编影片亮相复刊,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文学与电影的紧密姻缘,以及上海电影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创作底蕴。
思南书局在设计之初就是可移动的,以移动之态推广读书。市作协副主席、思南书局创始人之一孙甘露说:“上海是电影的发祥地,一直有作家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影与文学结合有历史渊源,愿上影·思南书局唤起公众对于阅读的关注,也唤起公众对于电影的关注。电影对于文学作品的传播有促进作用,电影也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吸取养料改编拍摄。”
买走第一本书的顾客是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他高兴地举着收银条告诉记者,这次与思南书局的合作乃双方“一拍即合”,希望电影的观众也能热爱读书,“多读书吧,上影·思南书局的30天一定会火爆。”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