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度的牛
容子
  容子

  2018年新年伊始,飞机降落在印度孟买,出了机场,我们直接前往码头,乘船去孟买以东6公里阿拉伯海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象岛石窟”。游轮徜徉在海上,我的思绪起伏不平:印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电影《流浪者》,这是第一个从我大脑中蹦出的记忆符号,接着,“牛”,这个信息元素强烈地撞击着我的脑波。

  在印度,牛是神灵,因此禁食牛肉。大约几千年前,随着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从西面来到印度定居,对牛格外珍惜起来,他们把牛奶看作是神的恩赐,因而禁止杀牛。牛作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破坏之神”湿婆的坐骑,被神化了。印度的牛基本是不劳动的,驮货的畜牲多是驴、马、骆驼。印度的牛生活在有人的乡村和城市,在路边,在田野,自由自在,吃草、寻食,晒晒太阳,溜达溜达,早出晚归。对印度人有贡献的主要是那些奶牛,现实中,有些印度人喜欢把奶牛和水牛的奶有比例地掺和在一块儿饮用,据说这种混合牛奶在脂肪成分和蛋白质方面,互相取长补短,是一种极好的饮料。

  在印度,对那些不产奶的牛和不能干活的牛也不准杀,但没有足够的饲料养活它们,只能自生自灭。死牛的残骸被扔在旷野里,一年间,风吹、雨淋、日晒,使牛骨中含有的脂肪都挥发光了。从廉价的牛骨和干燥的牛腱里提取的动物胶可供食用,特别优质的动物胶还可用来制造医药胶囊和摄像胶片的感光剂。虽然澳洲、南美洲的宰牛量也很大,但从那些地方的新鲜牛骨里提取的动物胶,由于脂肪太多,会在胶片上留下污点,只有从印度的牛骨里才能提取到高级胶片所需的动物胶。那时日本的“富士胶片”和“樱花胶片”是从印度进口原料制造的。

  印度的活牛,不只有产奶的用处,牛粪也是印度的重要燃料。在印度乡间行车,不时可看到田野里晒着许多牛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印度约有2亿5千万头牛,当时的牛粪总热量简直可与那时印度引以为豪的年产量1亿吨的煤炭产量相媲美。煤炭一个劲儿地用下去,挖掘完了,就没资源了,可牛粪每天都在不断产生,因此印度的牛一年之间能提供大量的替代能源。过去,印度人的结婚仪式有这样的习俗:新郎新娘要在露天围着圣火做“三三九度”的交杯换盏仪式,圣火多用干牛粪点燃。这次印度之行在瓦拉纳西恒河边,观看当地人举行“祭河神”仪式。那晚,恒河畔的广场东西两侧,各燃起一堆“圣火”,白烟滚滚。

  在“象岛石窟”的岛上,接二连三地见到印度的牛大摇大摆、旁若无人地与人同行。但我们在一个货摊不远处,看到一位印度妇女和一个男孩挥舞着树枝,追打一头流浪牛,把牛赶得远远的。原来这头牛在他们的果摊边“偷吃”东西,影响他们做生意了。挨打的牛落荒而逃,哪像什么“神灵”啊。看来,现实社会中的印度牛,其神话色彩的“尊容”似乎在慢慢退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回顾夏令热线25年特别报道
   第A07版:回顾夏令热线25年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都市小区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伏尔加之波
   第A19版:伏尔加之波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
女人看球
弄堂足球踢得欢
吃臭的,喝辣的
七月
途中
印度的牛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印度的牛 2018-07-12 2 2018年07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