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不同支付工具各有优势 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不同支付工具各有优势 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不同支付工具各有优势 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不同支付工具各有优势 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不同支付工具各有优势 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不同支付工具各有优势 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2018年07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行出台公告整治拒收现金
不同支付工具各有优势 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谈璎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谈璎)人民银行近日出台公告整治拒收现金行为,将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检查、整治。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广泛应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差异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消费者支付需求多种多样,现金支付习惯和偏好仍然广泛存在。近年来,流通领域人民币现金使用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如一些消费者在旅游景区、餐饮、零售等行业商户消费时被拒收人民币现金,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为此,人民银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整治拒收现金公告,进一步规范社会经济主体对支付方式的选择和应用。

  这位负责人指出,出台公告有利于打造安全、高效、和谐的人民币流通环境。人民币现金是法定货币,体现国家信用,是最基础最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之一,公众对现金支付方式高度信任,保证人民币现金的顺畅流通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目前已经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优势,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市场主体的支付需求,应该和谐发展。要维护全体消费者特别是那些不习惯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群体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

  根据央行公告,随着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对于电商平台、无人销售、自助服务、网络政务等场景,以网络化、无人化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履行法定职责,也不具备现金收取条件,且参与各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上达成一致,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央行正在加紧研究操作细则,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检查、整治。消费者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4版:伏尔加之波
   第A15版:伏尔加之波
   第A16版:伏尔加之波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新股发行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
恒生综指三类证券暂不纳入港股通
维护市场公开透明秩序
明天入伏 本周高温天又来了
6月末M2增速创下新低
央行出台公告整治拒收现金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A09央行出台公告整治拒收现金 2018-07-16 2 2018年07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