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纽约爱乐乐团开篇的“四连唱”,“复刻”童年记忆的交响电影音乐会《天书奇谭》,还有来自大不列颠的充满夏天味道的尤克里里露天音乐会……24台精彩演出串起了今夏难忘的快乐时光。为让更多人参与夏日狂欢,本届MISA通过九家网络平台直播了49场次音乐会,在线观看人数累计高达570万。
夏日记忆 城市情怀
创办9年来,MISA凭借“古典跨界”的定位、频频“加料”的节目,打破年龄障碍、行业隔阂,不断拓展观众群,确立了自身鲜明的标识度,成为这座城市的夏日标配。
“馄饨皮”里,今年MISA首次推出“上海原创”的“上海夏季音乐节制作”概念,还原上海本土动画电影经典之作《天书奇谭》。70后80后的父母,看着熟悉的画面勾起了儿时回忆;而00后看到的则是传统经典的中国大片以交响配乐呈现的酷炫新奇。
城市草坪上,微风拂过脸庞,尤克里里的欢快乐音送来阵阵清凉,技巧精湛、画风多变的演奏配合着演奏家们诙谐搞笑的表演,那份快乐绝不亚于“露天电影”带来的享受。
“夏天的声音”不仅仅是一场场演出,还有走过树荫密布的复兴路时就能听见的风声、雷电声和蛙鸣声,以及上交大厅内的“上海弄堂”——5000个蝈蝈笼子悬于空中,光线透过笼子洒下一地斑驳。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夏季音乐节发起人余隆感慨地说:“我希望夏季音乐节也能像梧桐树荫、蝈蝈笼子那样,成为这个城市夏天的一部分。”
年轻力量 隐形翅膀
随音乐节而诞生的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学生合唱团、上海学生民族乐团、上海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队等一批能够代表上海学生艺术表演团体最高水准的新生力量,让人看到了古典音乐的未来。
今年MISA“撮合”由不同年龄段尤克里里爱好者组成的乐团与大不列颠尤克里里乐团同台演出,成为草坪演出的经典;欧洲青年交响乐团在与乐队学院演出之余也了解了中国交响乐的历史。
曹植七步成诗,而在小作曲家工作坊里,9名“小作曲家”在专业音乐家的指导下,则做到了“七日成曲”。让人震惊的除了“纽约+上海”的速度,还有小作曲家作品演奏会上孩子们通过音乐传递出的质朴内心。
为期16天的音乐节像精密仪器一样有条不紊地运转,也离不开年轻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无论是检票、路引、派发节目册的小志愿者,还是承担着翻译沟通等重任的正式志愿者,都是MISA不可忽略的“隐形翅膀”。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曾不止一次地提及:“我们的很多正式员工都是从志愿者成长起来的。”别看上交这支年轻队伍中都是工作不过三五年的新人,可密集的演出安排、细致入微的后台管理,没有一样能难倒他们,他们早已是能hold住全场的“老员工”了。年轻人通过MISA的平台走近音乐,而音乐的感召又让他们留了下来。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