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菜量大增 高温不高价
进入7月,蔬菜供应来到“夏淡”时节,最近一波“烧烤天”更让郊区产蔬菜量少价高。为保障市民吃菜“高温不高价,供应不断档”,本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积极引入各地客菜。凌晨时分,装着30吨蔬菜的挂车从甘肃、山东、江苏等地驶入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又换成批发商的小车驶出,新鲜蔬菜通过菜场、超市走上市民餐桌。
尽管太阳已落山,但暑气依旧未消,光着膀子的老王边看手机边等货车。晚上10时起,从兰州、张家口等地运来的高原夏菜陆续抵达。“兰州货最近量比较大,张家口的坝上蔬菜供应量也跟上了。”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兼蔬菜部经理席仁荣介绍,随着本地蔬菜供应量的减少,客菜所占比例和数量明显增加。
“上个月郊区青菜批发价1元/斤,昨天涨了50%-60%,供应量也从七八十吨减少近半。”这只是部分品种价格上涨,事实上,随着客菜供应量大幅增加,这两天上农批的蔬菜综合批发价还比五六月降低了5%-10%。“比方说大白菜,上个月批发价1.2元/斤,今天供应量一下子上来了,只要0.9元/斤。”
晒不到烈日,却逃不过闷热,批发商们傍晚在汗流浃背中进货。晚10时到次日6时是集中交易时段,又以凌晨3时到5时为最高峰。各地客商和批发市场工作人员约两万人,每天都以日夜颠倒的方式保障上海市民的菜篮子供应。
候车过马路 暴晒无处躲
烈日当空,走在街上,如何应对高温“烤”验?昨天12时许,记者在20多米宽的董家渡路近中山南路看到,道路两旁有多个在建工地,路口没有遮阳设施,行人过马路等红灯时只能被暴晒。
温度计显示,地面温度高达38.7℃,一股热气穿透鞋底蒸腾而上。测温期间,一名老妇不等绿灯亮起,就直接冲过了马路。询问原因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站在太阳底下实在太热,好像火炉,反正没车,就想快点过去。”如果有绿荫,温度能降低多少?在不远处的董家渡路停车场旁的绿化带树荫下,测得地面温度34.4℃。
不少市民建议,上海在一些主干道和红灯时间较长的路口安装遮阳棚。市民曹先生认为,这有助于市民避日躲雨,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表现。市民陈小姐则表示,安装遮阳棚,能舒缓市民等红灯时的烦躁心情,也能减少行人闯红灯现象。
除了宽敞路口,一些公交站缺少遮阳设施也让乘客叫苦不迭。中山南路董家渡路旁的一个车站,有65路、576路、868路等多条线路,站牌紧挨在建工地,没有遮阳棚。等车的女乘客们纷纷打起了伞,有些男乘客只能躲到站牌下的阴影处稍作遮挡。实测温度显示:38.3℃。炎夏候车,常无奈忍受暴晒,一名老年乘客说,附近不少公交车站都无处躲避烈日,希望增设遮阳棚。
寻找最捷径 多抢一分钟
入伏以后,电力抢修增多,抢修人员必须争分夺秒穿行在大街小巷。记者昨晚跟随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康达抢修队,体验他们一路“拐弯抹角”的艰辛。
19时30分,抢修队员卜垒接到了指令。他立刻背上工具袋,戴上安全帽,拔掉正在充电的电瓶车,“呼”的一声出发了。
在肇嘉浜路途经卢湾体育馆西侧,他突然拐进一条无名小巷,随后再转到陕西南路。到达复兴中路目的地时,居民感叹:“小区物业人员还没到,电力抢修人员就先到了。”
同样从肇嘉浜路到陕西南路,如果在交叉路口右转,容易被前面等红灯的非机动车挡住,往往要多等一分钟,抢修队员们等不起。
同卜垒一样,其他队员也经常这样“拐弯抹角”。他们说,为尽早赶到抢修现场,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会寻找最捷径并相互分享。
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介绍,为保迎峰度夏,已安排12支抢修队,网格化设置32个抢修驻点,每天安排225名抢修人员、7辆应急发电车和10辆电力工程车,人员设备均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全力保障居民正常用电。
本报记者 张钰芸 裘颖琼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