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做“孩子的聋子”
甜甜圈
  甜甜圈

  因为头一天熬夜写读书笔记,早晨起床浑身酸软脑袋发木。娃睁眼就叨叨:“今天是儿童节,我的节日哦。”我笑了笑,不知咋回答,一堆活干不完,请不了假,幸好学校安排了六一集体活动。

  上一秒还兴高采烈的娃,突然发起脾气来:妈妈,我不想上学,到学校待一两个小时就回来,没意思。”我想都没想,忍着烦躁不安的情绪平静地说:妈妈今天要上班,你要上学。说完,躲进了厕所。

  过了一会儿,外面没有了动静。最后娃没吃饭就跟着爷爷出了门,上学去了。一上午我都在复盘,为什么娃会在一秒钟内180度大转变。

  中午,给娃打电话,想关心娃吃没吃饭啊。娃冷冷地回答:“打电话有什么事吗?”我突然意识到,早上的我把孩子狠狠推得远远的。或者,孩子已经独立到不需要我的关爱了?

  就在这种想法从脑袋里跳出来的那一刻,我贱贱地说:“贝贝,妈妈下午回家送你去上舞蹈课,好吗?”

  我故意拖长“好——吗——”,好想听到娃的惊喜尖叫,却又隐约担心被娃拒绝。“好啊。”电话那头不冷不淡地回答。

  我放下电话,拿起包就往家跑,把老板扔给我的一堆现在看来完全是不痛不痒的问题案卷狠狠地抛在脑后……走进地铁,突然想起,给娃买的礼物忘放进包里了,时间也不够我再跑回办公室一趟了。一路懊恼自己,还有一点小忐忑。

  在地铁口远远地看见上身黑色蕾丝连体衣,下身白色舞蹈袜,挽着高高发髻的干净爽利的闺女。闺女看见我,朝我奔过来。恍惚中,仿佛看见了还是两岁的她、奶声奶气地喊着“妈妈”迎着下班回家的我奋力奔跑的她……时间都去哪儿了!

  闺女紧紧地抱着我的腰,恨不得把脑袋挤进我的肚子里,贴着我的肚脐深深吸气。和往常一样,我轻轻推开,开玩笑地说:“你在吸妈妈的仙气吗?”

  闺女没有和往常一样回答“妈妈身上有我小时候的味道”,而只是紧紧地搂着,把头扎在我衣服里面。 

  眼看时间不多,我们母女俩在地铁里狂奔,全然不顾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们,此刻,我们紧紧地手牵手朝着一个目标奔跑,地铁再也不是我每日孤独乘坐时冷冰冰的交通工具了。

  路上,娃告诉我去学校看了大哥哥大姐姐表演的节目,有少数民族舞蹈啊等等,都看不懂。我笑了笑,没有继续追问或正面教育,我要努力当个佛系妈妈,尤其是做到成为闺女的好闺蜜。 

  上完舞蹈课,带着歉意,我提议去迪卡侬逛逛,如果有喜欢的可以买来当作六一礼物。闺女很开心,千挑万选,选了一辆滑板车。我突然想起来,闺女好像老早就跟我提起过想要一辆滑板车,我这每天忙得四脚朝天的娘亲生生地选择性地忽视了娃发出来的明确信号。

  想起正在看的《孩子·挑战》一书中提起的孩子有一种行为叫“妈妈的聋子”,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们估计也有一种行为叫“孩子的聋子”——

  “妈妈,我想让你陪我玩会儿……”“等会儿,我把这个先忙完!”

  “妈妈,你总是让我学这学那,我想玩!”“学这些是让你变得更有能力啊,玩嘛,有的是时间!”

  “妈妈,我不想上学。学校的安排没意思!”“学校安排是经过老师校长讨论过的,还是去看看,深入学习就会发现有意思了!”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经验,自以为是地否定娃看似“耍脾气”的需求。例如,今天早上,有可能学校活动真的没意思,我却理性又冷酷地否定了她的想法…… 

  今早醒来,看着酣睡中的娃,搭在我腿上的脚丫子大到都快赶上我的脚丫子了。娃真的长大了。可是,我还会时不时把她当作需要全方位监管和时时刻刻教育的孩子。几岁的娃,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完全没有概念的我是该好好反省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汽车周刊
   第A2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善意的谎言
童叟心声最感人
吕佛庭先生
广元路(剪纸)
不做“孩子的聋子”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不做“孩子的聋子” 2018-07-18 2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