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中国对此消息表示否认,而宝马中国则保持沉默。
有意思的是,一天后,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在德签约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新合资公司双方股比各占50%。和这则消息一起到来的,还有华晨中国股票的下跌,盘中跌幅近20%。真真是又听新人笑,又见旧人哭。
华晨中国一直说要做中国的宝马,但终究只是在“说”,与它合作已久的宝马,早已化身成它的利润奶牛。数据显示,2017年,华晨中国净利润43.76亿元,其中华晨宝马净利润贡献较2016年增加31%至52.38亿元,这意味着华晨中国其他业务亏损达到8.62亿元。也正是因为这个类似给个名分的合资关系,华晨中国这几年可谓是躺着数钱,“市场换技术”的使命感停留在口头上。
这就不难理解,从一开始,华晨宝马董事长祁玉民为何会反对股比放开,他认为,目前自主品牌还不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应该给自主品牌发展多留一些时间。
自主品牌真的不够强大?至少在光束汽车那里,长城和宝马股比各占50%。长城汽车发布的公告还显示,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除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外,还可研发和生产传统燃油汽车。对于华晨中国而言,此中苦涩一言难尽。此外,这些年一些自主品牌也确实不负众望,一路攀升,吉利、上汽荣威、广汽传祺等的市场表现可圈可点。政策保护近30年,如果仍然没有核心技术,那也确是有违初心,还不如在商言商,让优胜劣汰的市场来培育强者。
不过,无论如何,股比开放都已成定局。今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汽车行业将通过5年过渡期,全部取消限制。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7月28日起,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并计划在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政策的开放必将带来行业的大调整。可以肯定的是,有实力者才有话语权。 白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