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为迎接进口博览会开幕,虹桥商务区提升“颜值”~~~
为迎接进口博览会开幕,虹桥商务区提升“颜值”~~~
为迎接进口博览会开幕,虹桥商务区提升“颜值”~~~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迎接进口博览会开幕,虹桥商务区提升“颜值”
用城市精细化管理留下“虹桥标准”
张钰芸
■盈港东路上,市政工人头顶烈日铺装沥青路面 首席记者 刘歆 摄影报道
  距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百余天,作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所在地,虹桥商务区的核心区、辐射区,在周边环境整治上,放出哪些“大招”?

  带着这些问题,昨天,虹桥商务区邀请一批曾参与世博会城市管理与保障的专家,对进口博览会周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200天的进展阶段进行审查。记者跟随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现场走访长宁、闵行、青浦、嘉定四区,考察环境“颜值”有无提升。

  城市添新绿 河道重整治

  借助进口博览会的东风,长宁区仙霞西路迎乐路口一块“边角料”,从垃圾堆放区变成了小花园,种上了八仙花、高砂芙蓉、花叶香桃木等30多种新优植物品种。路边还有休闲坐凳,供附近居民休憩。长宁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所有植被已经完成种植,正在提升和养护阶段。

  此外,长宁区还美化了延安西路中山西路的桥柱,用植物元素软化硬质桥柱。“采用最新材料技术,用新型海绵代替传统泥土,供给养分和给水,将在区内做20根‘绿柱’。”

  闵行区华翔路建虹路则是国家会展中心 (上海)周边的主要道路,进口博览会期间,很多国家元首、展商客商都会经过此地,如今,一个“闵”字造型的绿景已经竖立起来。“这几棵榉树和香樟都是在改造时种下的,因为原来的绿化以低矮灌木为主,我们主要通过添绿来增加它的丰富度和层次感。”

  迎宾八路、空港六路相交处的围场河,目前河水已被抽干。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放干河水后清理淤泥,再堵住污水口,然后我们就要开始生态修复,计划从最下游调节水库引水,通过水动力让它流动起来,还要种水草,打造生态微环境。”

  架空线入地 停车场启用

  长宁区绥宁路正在进行架空线入地的施工,目前雨水管、污水管已经入地,通信、电力、合杆排管将在7月底完成,预计9月下旬撤线拔杆,10座地上电站也已经全部开工。

  在13号线金运路站旁边的下沉式空地,一座崭新的停车棚已经建设完毕。这里的6个车棚,可以容纳1000辆左右的非机动车。嘉定区绿化市容局局长李超透露,停车棚将在8月1日启用,避免非机动车随意乱停,“包围”地铁站。“停一天只要0.5元,市民可以扫一扫二维码,用支付宝或微信付款。此外我们还和摩拜等共享单车公司沟通过,他们会加强管理,让共享单车停在指定位置,且投放量也要控制在300辆左右。”

  借着进口博览会的东风,一些老大难问题也因此解决。青浦区的谢卫路两侧,9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目前已经被拆除一空。接下来,将通过架空线入地等一系列整治和景观设计,让这条道路焕发新貌。

  现状仍不足 工期要抓紧

  进口博览会周边市容环境整治推进过程中也有不足。

  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执行指挥兼协调督导部部长曾浙一表示,在进口博览会倒计时300天时,虹桥商务区就启动了综合治理全面攻坚,包括五大领域共计350多项整治任务,但在推进过程中仍有要改进的空间。

  记者看到,小区拆违处仍留有不少未修复的痕迹,楼房外立面则看上去有点乱,空调室外机整治过后依然高低不平。还有专家指出,新建停车场使用的镂空花砖对穿高跟鞋的女士“不友好”,很容易卡住鞋跟。

  精细化管理 立“虹桥标准”

  “和2010年世博会前的城市管理不同,8年后的上海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在‘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精神指导下,上海已经转化为‘管建并举,管理为重’。”专家组成员之一,世博600天城市管理指挥部副总指挥、原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马云安,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口博览会对上海的城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作为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周边的地区已经不能停留在郊区水准,而要看齐中心城区,用‘虹桥标准’来管理。”

  现代集团总建筑师沈迪则认为,进口博览会周边市容环境整治的工作,应该和市民日常生活需求相结合,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周边环境设施功能的提升,不应该只为进口博览会的6天会期服务,而要借此机会,提升薄弱地区的薄弱环节,结合美丽街区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宜居的公共空间。”

  “你们的整治方法是生态的吗?”在围场河现场,市地调院总工程师、市人大代表许丽萍连连发问,她所关注的也是整治效果的常态化。“进口博览会周边整治的生态环境提升,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用精细化的管理保证效果,而不是返黑之后再整改。”她说,世博会给上海留下了后滩公园、世博轴、小白菜精神,希望进口博览会也能留下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协同精神。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汽车周刊
   第A2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要闻
   第B02版:广告
政务“一网通办” 办事省时省力
用城市精细化管理留下“虹桥标准”
申城重大工程建设投资完成过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用城市精细化管理留下“虹桥标准” 2018-07-18 2 2018年07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