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都市小区
     
本版列表新闻
~~~父亲的日记指引史良燕走上调解员岗位
~~~父亲的日记指引史良燕走上调解员岗位
~~~父亲的日记指引史良燕走上调解员岗位
~~~父亲的日记指引史良燕走上调解员岗位
~~~父亲的日记指引史良燕走上调解员岗位
     
2018年07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老娘舅”只是“80后”
父亲的日记指引史良燕走上调解员岗位
宋宁华
  “我的真情和敬业精神终于打动了他们,使他们双手握在了一起,我的心情快乐无比。”

  ——摘自史良燕父亲的日记

  最近,在市司法局表彰的市人民调解先进个人中,有一名女承父业的“80后”——来自徐汇区华泾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史良燕。今年33岁的史良燕,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科班出身,她缘何放弃律所优厚的待遇,走上调解岗位?

  “这与我的家庭有不解之缘,我父亲生前是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兼专职调解员,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调解,大有学问。”史良燕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起因“热桥效应”导致的邻里纠纷。楼下是豪华装修,住着两位老人却舍不得开空调;楼上是毛坯房,空调却“夜夜笙歌”。什么原因导致房顶发霉?父亲翻阅了大量资料,并向专业人士请教,找出了问题根源——“热桥效应”。当事人被父亲的钻研精神深深感动,握手言和。

  让史良燕终身难忘的是2014年8月那个炎热的夏天,父亲为了平息一起群体性纠纷,日夜操劳,肺病复发,与世长辞。办完丧事,她在收拾父亲遗物时,发现有个调解工作日记,随手翻了几页,上面这样记录着他的调解体验:“我的真情和敬业精神终于打动了他们,使他们双手握在了一起,我的心情快乐无比。”从此,史良燕带着对父亲的思念,放弃在律所的工作,毅然选择从事许多年轻人不愿做的人民调解工作,继续走父亲未走完的路。

  今年春节前,史良燕又成功化解了一件“访调对接”的案件。那天晚上,她正准备带发热的3岁女儿去看病,突然接到单位来电,便让母亲陪着女儿,自己急匆匆赶回调解室。原来辖区一名居委干部肖某上班期间意外猝死,家属披麻戴孝来到镇政府讨说法,扬言不赔巨款不下葬。史良燕宽慰肖某的妻儿,在春节前为肖某入土为安是首要之事。一番恳谈下来,肖某的家属黄阿姨对她说:“我相信你,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功夫不负有心人,春节前这起纠纷终于化解了。

  “每当我碰到困难,父亲的音容常在我脑海中萦绕,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前行。作为新时代年轻的‘老娘舅’,我的调解之路永远在路上。”史良燕说。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话题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都市小区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新民环球
   第A18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叶青翠 花芬芳 和合坊变身绿街坊
开放厨房体验烘焙 微型农庄种植蔬菜
这个“老娘舅”只是“80后”
“存量老人”
拆除100个地锁 解开20年心结
新民晚报都市小区A11这个“老娘舅”只是“80后” 2018-07-19 2 2018年07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