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2018年07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上工作服,拿起扫帚畚箕,记者在人民大道体验近1小时
“扫大街”,没有专业姿势也难干
裘颖琼
■本报记者裘颖琼(右)学习扫地技能,体验环卫工人艰辛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上午9时多,人民广场保洁班的原兰英、李志正在打扫人民大道一侧的马路。一旁的清扫车上,工具有大扫帚、火钳等,座位后方的“大箱子”则用来储运垃圾。

  换上工作服后,我加入他们的工作。拿起大扫帚,顿感“分量不轻”,扫了三四下,树叶只是“翻了两个身”。原兰英看了看,帮我纠正了姿势,原来左手要抵住扫把顶部,右手握在中段。“很多环卫工人刚开始拿不惯,经常会把手心磨破。”

  不习惯这样的姿势,扫把柄又比较长,以至于总觉得使出的力有些不对劲。看他们俩扫得很自如,我一边慢慢调整右手的位置,一边模仿他们的姿势,好不容易把一堆垃圾扫到一起。可汇集好垃圾,如何扫进畚箕又成了新问题。原来,扫进去还要换一个姿势,右手肘微曲抵住扫把,左手握在扫把上方,把垃圾顺势“推”进去。

  扫把扫不到的犄角旮旯,如隔离栏里的烟蒂、下水道井盖嵌住的淤泥、树叶、垃圾,要用火钳。火钳钳口的开闭,都要靠手腕的力量。可我总是控制不好,有时尽管夹住了垃圾,运出来的时候又掉了。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几次,才把垃圾清理干净。

  体验了不到一个小时,觉得很累,可这却是别人每天在做的日常事情。环卫工人的夏季工作服也是长袖长裤。原兰英说,干活时间长了,肯定热,可长袖长裤可以防晒。

  原兰英负责的保洁范围是市政府人民大道(西藏中路到黄陂北路路段),其中还包括14个废物箱的垃圾清倒和擦洗。每天工作的8小时,都细化好工作任务——早班从5:00开始,在7:00前先“普扫”路面,道路上看得见的垃圾都要清扫。半个小时吃完早餐,接下去2个小时内完成路面打扫,及擦洗废物箱。9点半到11点,边巡回路面,边用火钳对路面进行深度清洁。40分钟的午餐时间后,再开始新一轮“普扫”,直到下班。中班则是13:30到21:30,清扫任务和上午一样。

  人民大道是著名的旅游集散地,也是上海市政府前的重要道路。所以,环卫工人一个班次一个废物箱点,平日要清倒垃圾三四趟,周末还要再加两趟,遇上节假日,一满就要倒,更忙碌。尽管辛苦,原兰英说,让这条道路干净整洁,是她的职责。

  本报记者 裘颖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话题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A11版:都市小区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新民环球
   第A18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上海最低工资23年涨11倍
“绿灯侠”报到,第5000辆入列
登录“一网通办”你可办证查三金
“扫大街”,没有专业姿势也难干
放暑假儿童安全别“放假”
名家新秀同台 吴侬评弹腔调
登巴巴归来00后“喂饼”
盛夏里,几张椅子几杯水就是“爱心接力站”
报头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扫大街”,没有专业姿势也难干 2018-07-19 2 2018年07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