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青少年书法篆刻展征稿中篆刻作品不足百分之一~~~
青少年书法篆刻展征稿中篆刻作品不足百分之一~~~
青少年书法篆刻展征稿中篆刻作品不足百分之一~~~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少年书法篆刻展征稿中篆刻作品不足百分之一
上海篆刻青黄不接亟需警醒
乐梦融

  11:00 上午首发

  本报讯(记者 乐梦融)将于明天上午开幕的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的3169件征稿作品中,篆刻作品只有29件(其余是书法),占比不足1%。上海从晚清至当代,向来是中国篆刻的高地。然而代表全市青少年篆刻最高水准的征稿比赛暴露出悬殊数据,意味着篆刻艺术后继乏人,这一现状需要拉起警报。

  “往年篆刻来稿不算多,但没有这么少过。”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到1%的数据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重视。未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将开设培训班,在青少年篆刻的推广上下功夫。

  上海被誉为中国篆刻艺术的半壁江山,是海派文化的金名片,近百年来,吴昌硕、来楚生、方去疾、陈巨来等海上印人,为近现代篆刻艺术树立起一座座丰碑。当代,上海篆刻高手迭出,2014年创设的海上印社汇聚了韩天衡、吴子建、刘一闻、徐云叔、童衍方、陈茗屋、陆康等中国当代篆刻的一流艺术家,可谓金石界的全明星阵容。

  究其原因,潘善助将青少年篆刻艺术的发展不平衡归结三点:安全原因、推广原因和师资原因。首先小学初中的孩子拿篆刻刀,指部受伤概率偏高;高中课业负担重,学生不愿选择这门要从头学起的艺术;第二点,篆刻兴趣课没在中小学课堂上推广,相比书法更加式微;再者上海校外书法培训的主力师资是200多位海漂书法家,其中缺乏篆刻高手。

  著名书法篆刻家、中国书法篆刻最高奖兰亭奖评委刘一闻提出,上海印人需要正视青黄不接的现状:书印同源,正统地起步学篆刻,15岁握刀不算晚,但是以刀代笔的可能来自从小的书法基础和对秦汉篆书体的熟悉。“青少年篆刻学习大环境比以前有利有弊,现在学习条件很好,资料都能找到,石料能买到,课业负担却重了。”

  在上海第十届书法篆刻展的篆刻组评委唐存才看来,稀少的征稿量对一个书法和篆刻并现的综合性展览而言比例悬殊。篆刻入门比书法更有挑战性,但不意味着学习门槛一定要在成人之后。他介绍,篆刻家陈巨来已经接收7岁的孩子入门,故呼吁上海中生代篆刻艺术家能够科学指导和培养青少年的篆刻。

  最终,在29件投稿的青少年篆刻作品中,经过初评和终评两轮评审,共有4件篆刻作品入围,获奖和入展各2件。篆刻作品入围获奖比例是13.7%,高于书法作品入围获奖比例4.6%,评委们表示这包含对篆刻投稿者的鼓励。

  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由上海文联、上海书协等主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新民旅游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广告
   第A24版:旅游资讯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旅游资讯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爱乐之城”唱响《欢乐颂》
上海篆刻青黄不接亟需警醒
“三尊老炮”携手办展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3上海篆刻青黄不接亟需警醒 2018-07-24 2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