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隔壁人家的小孩”考了好成绩,中国网球迷心情复杂。日本网球的成功离不开其持续资金投入的培养计划,更得益于坚持不懈走出去的培养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日本网球的成功之道,中国网球与其艳羡不如奋力追赶。
“45计划”见成效
被称为“日本小威”,大坂直美昨天在女单赛场轻松杀入决赛。一黑到底,日本小将也成为2009年沃兹尼亚奇后打进美网女单决赛最年轻的球员,历史上第一位杀入大满贯女单决赛的日本选手。
很少有人知道,不论是曾闯进美网男单决赛的锦织圭,还是现在的大坂直美,都是日本“45计划”的受益者。自上世纪90年代,为激励日本青少年赶超名将松冈修造当年46位的世界排名,日本网协和索尼等大企业联手设立“45计划”,“寻找世界第45位的男网人才”,每年通过选拔赛选拔12岁上下的好苗子,送往美国尼克网球学校。学期自一年到几年不等,其间学费由企业承担。尼克网校收费昂贵,日本网协却要求网校给日本“留学生”最好的条件和最贵的教练。
得益于这样一个持续性高投入的海外培养计划,日本网球在近年来收获颇丰,尤其在男单方面,人才储备满满。世界排名前100中,除了一哥锦织圭外,还有丹尼尔太郎和杉田佑一,而且两人都已经在ATP巡回赛中获得过冠军。此外在排名100-200之间还有4位日本选手。
女子方面,大坂直美的积分已经是张帅的一倍有余,目前稳居“亚洲一姐”的位置。美网闯进女单决赛,她的世界排名已经上升到第11位,如果夺冠将跻身TOP10。TOP200中日本女网还有奈良久留美、日比野菜绪和土居美咲等人。
徘徊不前破瓶颈
反观中国网球在本届美网赛中的成绩,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男单赛场上压根就没有中国选手的身影,中国男单目前排名最高的,是排名第168位的张择,吴易昺的排名还没有跻身TOP300。
女单赛场上,只有三位中国选手出战正赛,为近年来的新低,其中张帅在首轮不敌穆古拉扎,王雅繁进入第二轮憾负科维托娃,王蔷在杀进第三轮之后不敌乌克兰红粉斯维托丽娜。继李娜、郑洁之后,小花们至今还无人能够摸到大满贯八强的门槛。
一方面是赛事数量激增、市场规模扩大的“网球热”,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缺乏领军人物、竞技成绩徘徊不前的“尴尬”。曾经代表亚洲最高水平的中国女子网球如今陷入瓶颈。
锦织圭的一飞冲天与他常年在美国训练比赛不无关系,大坂直美的异军突起,更得益于她定居美国多打比赛。这些选手的技术风格,已经完全欧美化,而我们的选手,很多时候还是只能靠“小快灵”去和对手周旋,这一点早就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我们的小小花、小小草们,目前的训练和比赛大多集中在国内,似乎又回到了自己摸爬滚打的老路上,与世界顶尖水平脱节的痕迹比较明显。职业化程度停滞不前,训练模式依然陈旧,这或许正是李娜之后中国网球迟迟无法再打出成绩的重要原因。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