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约车平台企业相继发生乘客遇害事件,网约车驾驶员在日常道路行驶中违法停车、加塞、实线变道等交通违法行为频发,甚至出现了滴滴平台驾驶员李某抗拒执法,驾车冲撞警车的案件。
有关方面认为,网约车平台企业未尽到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面对政府部门的多次约谈,承诺多、整改少,数据传输不实,没有对平台注册驾驶员及车辆尽到审慎审查义务,导致存在大量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在平台软件上接单运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上述事件、案件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进驻式检查中,市交通委执法总队明确,滴滴公司要正确认识、高度重视、认真配合好此次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要积极自查、积极配合做好数据资料查取工作、积极配合执法人员做好相关人员询问等工作,并要求滴滴公司积极按照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的进驻检查意见,切实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心存敬畏、守住底线,敬畏法律、敬畏生命、敬畏历史。
滴滴方面称将“从文化上把安全第一融入血液”,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安委会,重新评估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客服的投入将达8亿元,线下培训的次数每年不少于100次,并通过技术手段强制网约车司机在连续驾驶3小时的情况下休息20分钟,“建议(乘客)打到马甲车不要上车”。
包括乘车信息、司机接单信息等在内的滴滴上海运营数据能否全部接入主管部门数据端?执法部门接下来如要看到滴滴平台上的真实全量数据,技术上有无障碍?滴滴平台上还有13000辆左右的“马甲车”等信息,什么时候梳理整改完?检查现场,徐伟副总队长一口气给滴滴抛出了三个问题。
滴滴方面当场回复称,正进行数据对接,使实时全量数据接入主管部门数据端;执法部门可以全面无障碍查看滴滴平台上的真实全量数据;一年半以来,已清理5万多辆“马甲车”信息,并拦截了8万人次(全国范围内为90万人次)的“问题注册”,有关技术仍在升级改造中……
不过,就在执法人员对滴滴平台数据进行检查时,应执法部门通知前往采访的记者,却又遭遇滴滴方面有关工作人员以担心信息泄露等为理由的阻拦。
而市交通委执法总队执法人员查看滴滴平台数据发现,两辆曾被查处的“问题车”——一辆为“马甲车”,另一辆为非沪籍人士开的沪牌非营运车,最近在滴滴上还有营运记录。
“希望企业能意识到安全上的主体责任。”执法人员强调,将持续多日对滴滴公司在上海的数据接入情况及对不合法驾驶员与车辆的清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