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到上海看车
孔先生家住大连,近日,他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个二手车的广告,价格实惠诱人,于是加了卖家的微信,一微信名是“AAA全国开心二手车”的女子与他接洽,自称是上海杰俊二手车有限公司的人员。卖家让他去上海,现场实地看车。
第二天,7月23日,孔先生就买飞机票飞到了上海。按照微商给的两个手机号码的指示,在地铁11号线武威路站4号出口坐上了安排接他的车,来到了交车地点。这是一个室外的停车场,旁边还有个洗车行。
马上就要报废
在现场,孔先生看中了一辆帕萨特,两名男子称这辆车是2013年产的,报价4.1万元,最终4万元可成交,不过孔先生要付完全款才能提车。可是等孔付完钱,卖方又告诉他,这辆帕萨特是一辆“营转非”的车,还有7个月就要报废,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报废手续。孔先生感觉受欺骗,要求退钱。
为了稳定孔先生的情绪,卖家又给他介绍了一辆号称是2008年上市的海南马自达6,没有任何问题,报价也在4万多。孔先生觉得,既然退不了钱,这辆看起来也还行,便同意换成这辆海南马自达。于是,孔先生在签订了一份简易的购车合同后,当天便开着这辆车赶回大连。
事故车辆翻新
谁知,他开着这辆江苏牌照的车,经过烟台境内高速路段时,被烟台交警截停。原来,这辆车没有购买保险,孔先生补交了1850元的保险费后才得以继续通行。
回到大连后,孔先生不放心,找来汽车修理店帮他验车。一验可把他吓了一跳:原本号称是2008年生产的车,实际上是2004年生产的;车子几乎浑身是伤,前后挡风玻璃的边缘处有肉眼可见的裂纹,车顶有许多痕迹,而且驾驶座的安全气囊弹出,安全气囊的灯一直亮着。维修人员推测,这可能是一辆事故车,且很可能还是翻车事故,经过翻新之后流入市场。
孔先生联系那两名卖车男子交涉,对方以各种理由拖延,等到最后他们索性说不管这件事了。
改头换面难找
接到投诉后,记者以购车消费者身份拨打了孔先生提供的那两名男子的手机号,两人语气都很谨慎,说自己不卖车,随后匆匆挂断了电话。
记者通过微信添加了孔先生买车前加的那名女子,发现对方的微信名中“开心”改成了“开新”,一小时后,对方就将记者拉黑;记者随后又添加了在上海提车时接待孔先生的其中一名男子的微信,微信名为“上海精品二手车”,微信头像显示,公司名称叫“朗峯”,并非孔先生所称“上海杰俊二手车”。记者在网上搜索“上海杰俊二手车有限公司”,结果没有任何相关信息。孔先生表示,准备向上海警方报案。
本报记者 陈浩
实习生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