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上海纺织女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的经历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她感觉自己很幸运,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机遇。在法国巴黎攻读博士学位时,她就和上一届市科协主席陈凯先相识。“他一直是老大哥,如何做好科协工作,我要向他学习。”陈赛娟坦言,对于市科协主席这一新角色,自己在各方面还需不断学习。
陈赛娟曾经是七届、八届中国科协副主席,先后主管女性科技工作和青少年科技工作。在此之前,上海市科协拥有过两位女主席,分别是固体物理学家谢希德担任第三届科协主席,天文学家叶叔华担任第六届科协主席。“她们都是我非常敬仰的人。”陈赛娟说,两位主席严谨扎实的科研作风和如沐春风的待人态度,让她至今印象深刻。
当下,上海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未来五年,市科协的重点工作将包括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智库等。当选科协主席后,陈赛娟在积极思索如何在创新服务和人才举荐等方面作出新的突破。“当然,我的主要精力还是从事科学研究,同时将更多承担社会任务。”
新当选上海市科协主席,意味着将迎来更为繁忙的日程安排。作为一位成功的女科学家,一直以来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呢?陈赛娟坦言,现代女性既要做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和好媳妇,也在个人事业方面有积极向上的追求,自己是多因素支持下,得以平衡好各个角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从小参加田径运动,为强健体魄打下了基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很自觉上进,让我比较省心。而公婆和父母的支持,更让我有精力全心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