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景区门票降价别玩“假摔”!
纪玉
  纪 玉

  景区门票终于降价了。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政策,“十一”黄金周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截至目前,已有314个景区降价或拟降价。然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景区降幅不到5%,个别景区通过各种手段明降实不降。利民惠民实事,有变成“假摔”的嫌疑。

  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偏高”的占72.3%。近年来,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已经开始下降,“用脚投票”的趋势出现。旅游市场的竞争,早就不限于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也有能力出境旅游。只想着靠高价门票赚取利润,而不是致力于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这样的发展方式相当短视。

  但是,高价门票影响旅游选择、制约旅游消费的道理讲了无数遍,真要降价,对部分景区来说,还是这么“难”。降价三五块、车船票单独收费……部分景区这些“最后的倔强”,并不让人意外。毕竟,降价直接影响景区的经济收益,对一些收入中门票占比畸高的景区尤其如此。另一方面,部分门票价格还包含一些“额外负担”,比如门票收入被用于景区外资源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开支,被用于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开支,甚至直接补充财政收支缺口。降价这么“难”,是因为触及既得利益,动了“奶酪”。

  本月,国家发改委召开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会,会议明确要求,要最大限度挖掘降价潜力空间,绝不能搞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敷衍搪塞、明降暗升。对于那些降价“难”的景区,有必要查找原因、督促落实。否则,相关政策释放出来的善意会被消耗,降价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那些迫切希望摆脱“门票依赖症”的地区,降价乃至免费的动力会比较足,那些对“门票经济”上瘾仍不思“戒除”的地区,则需要“推一把”。

  从现实来看,门票降价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下子就降到位,需要坚定、持续地推进。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是民心所向,也是旅游升级的必然要求。门票收入占大头,与旅游带动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产业链共同发展,哪种模式能留住更多游客、创造更多财富、更具可持续性,显而易见。告别“门票经济”,会有阵痛,却是不能不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4-21
东海开捕第一船今到沪
在创新服务等方面作出新突破
在新时代科技创新大潮中建功立业
进一步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
景区门票降价别玩“假摔”!
新民晚报要闻A02景区门票降价别玩“假摔”! 2018-09-26 2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