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观众可以到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全面深入地了解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勇立潮头——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上午开幕。
展区面积约3360平方米,分为序篇、负重前行谋突破(1978-1990)、实现跨越当“龙头”(1990-2012)、阔步迈进新时代(2012-2017)、改革开放再出发(2017-2035)五个篇章,采用大量生动案例和市民摄影作品,集中展示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情景再现“粮票岁月”
于细微处见宏大。对于大多数90后、00后来说,粮票、算盘等可能都是比较陌生的。为了保留这些珍贵的回忆,让年轻一代感受到那段岁月,展区专门布置了“第二粮店”和“新婚小家”。粮店中,老阿姨正在用粮票购买大米;贴着喜字的新婚家庭中,两代同堂,其乐融融。屋中,缝纫机、三五牌台钟、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都是当时时髦的“嫁妆”,床铺和桌子间还拉着一块布帘子……
展览通过口播稿及真人情景还原表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在各方面的社会现状。比如住房困难、配给制、高考等……在家长里短间,勾起那个年代的“过来人”感同身受的回忆。
观众李明响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更新速度非常快,更是加速了我们对这些老物件的遗忘。看到展区里的老虎灶、热水瓶、粮票,觉得特别亲切,这些东西给我们留下了酸甜苦辣的生活记忆。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给大家看看这些老画面非常有意义。”
到王开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是上海市民的集体回忆。展览现场就将“王开照相馆”搬了回来,影楼结婚照、黑白全家福……这里展出的数十张市民家庭照,勾起了观众的回忆,“我家有同款照片”的议论声时时入耳。旧时电话亭、弄堂老虎灶、修车铺等,看到还原的生活场景,许多观众倍感亲切。
市民拍下“那些年”
本次展览中有1000余幅照片出自广大市民网友之手,他们用自己的镜头,讲述了自己亲历的“改革开放那些年”,用真实细小的体悟展现上海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这些作品从今年6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文汇报社主办的“我与改革开放的精彩聚焦”全媒体市民摄影大赛中精选而来。广大市民、网友通过微博、微信、APP、网站、报纸等多个平台广泛参与,用镜头记录自己见证、参与的城市改革发展重大成就,工作生活中的感动瞬间和精彩故事。
“洋山港二期的参展照片角逐十分激烈,很多摄影爱好者和媒体记者都带来了精彩作品,但我们最终从市民摄影大赛中选择了一张作为参展图片。那张照片拍得非常宏伟,十分珍贵。”策展工作组成员贾毅民介绍说。
“光景”映画空间是展区一大亮点。它是一个由人物采访穿插影像照片为形式,用多屏LED、文字墙、照片墙、自拍空间等载体中,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领域入手,借由上海第一个居委会——外滩街道宝兴居委会干部何蓉蓉、改革开放同龄人摄影记者金立旺等改革开放见证者、受益者的真实回忆,表现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过程。
展览中还设置了多种互动方式,增强观众参与感。现场不少人玩起了“美丽合拍”,上传观展照片和感悟就可以合成精美的相片,在展览中多媒体滚动展示。玩玩小游戏“新旧对比连连看”,让观众翻看老照片猜上海地标,直观感受上海40年城市面貌变化;小游戏“满满获得感”则将上海这些年在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化作“改革开放大礼包”让玩家领取,颇具趣味性。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