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崇明区精细化管理改变村居民日常习惯
~~~崇明区精细化管理改变村居民日常习惯
~~~崇明区精细化管理改变村居民日常习惯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
崇明区精细化管理改变村居民日常习惯
杨洁
  本报讯(记者 杨洁)对标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崇明从垃圾分类这个与市民日常最密切相关的生活习惯入手,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为垃圾分类这一公认的难题寻求现实的解决方案。

  去年6月,崇明在横沙乡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截至今年5月,已经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告知书98万余张,组织培训各类人员98万余人次,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参与率达到90%以上。

  要做好垃圾分类,抓好初始源头是重点。崇明区在农村地区实行“二次N分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户分户投、村收村拣”的基础上,湿垃圾依托村级湿垃圾处理点和镇级湿垃圾集中处理站,做到不出镇处置;对“可以卖钱”的干垃圾委托专业公司回收处理;对“不可卖钱”的干垃圾送至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处理;对有毒有害垃圾进行特殊处理。为提高垃圾处置水平,崇明还引进国内技术领先的企业,依托18个乡镇湿垃圾末端处置站点,采取生物菌种发酵、空气磁化、微生物降解等无害化处理工艺。

  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过程中,每个乡镇根据各自特点各出妙招,城乡精细化管理也由此体现。

  例如,三星镇新安村有一套垃圾分类处置微系统,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建筑垃圾、秸秆垃圾等6类,先经农户源头分类,再由志愿者二次分类;新村乡实行“户分、户投、乡运、乡处置”的运行模式,村里一个废弃电表房被改造成全区第一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志愿者会根据投放垃圾的时间、分类质量做考评登记;东平镇东风新村引进社会组织“老来青”,教居民把果皮、蔬菜皮等厨余垃圾发酵后,做成环保酵素手工肥皂,推动垃圾减量。

  为了让崇明这座生态绿岛天更蓝、水更清,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全区紧盯“出水断面水质不劣于进水断面水质”的目标要求,以全市“一级B”的建设投入实现了“一级A”的排放标准。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则构建起了生态循环利用体系,例如,推进农作物秸秆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以“用”禁“烧”,变废为宝。

  如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三项“全区全覆盖”,已成为崇明区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崇明努力打造世界级生态岛最靓丽的“三张名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广告
   第ZF01版:中缝4-21
1000多幅市民照片讲述申城巨变
绿色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
长阳创谷:老厂房“凤凰涅槃”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绿色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 2018-09-26 2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