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邮轮潮起
“十六铺”成追忆“东方之睛”正当时
郭剑烽
十六铺码头如今定位浦江游览,再写风华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被誉为“东方之睛”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十六铺码头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记者 郭剑烽

  开港7年以来,“东方之睛”累计接靠邮轮近2000艘次,出入境游客于今年5月18日突破1000万人次,继续稳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成为上海第二大出入境口岸,带动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邮轮客源地市场。

  2000艘次

  1000万人次

  诺唯真“喜悦号”“盛世公主号”“海洋量子号”明年要离开中国了?你还没来得及游玩?别急,记者从刚刚闭幕的亚太邮轮大会上获悉,未来数年在我们被誉为“东方之睛”的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将迎来更多的新船大船,更多的国际邮轮公司将在这里注入最好最新的邮轮服务。

  皇家加勒比邮轮超量子系列第一艘邮轮——“海洋光谱号”将于2019年6月12日在上海首航,成为亚洲最大最昂贵的邮轮,吨位达16.8万总吨;未来全球最大级别邮轮22万吨级的“海洋绿洲号”系列也将布局上海母港;歌诗达邮轮专为中国量身打造的首艘Vista级邮轮“威尼斯号”将于2019年布局上海,2020年再添一艘新邮轮进入中国市场;云顶邮轮集团也宣布将带来2艘全新豪华邮轮,其中可搭载1870位游客的“探索梦号”将于明年4月率先来沪首航,并于2020年新增俄罗斯等独家目的地航线;另一艘则为首艘20万吨“环球级”邮轮,预计2021年初启航,最大载客量达到9500人。

  专家分析,国际邮轮公司“有进有出”实属正常,是市场供需调节的常态,实际上是一种升级换代。正如我们的水上交通历程,在改革开放初期十六铺码头的鼎盛时期,又有谁会想到有一天我们登上轮船,不是为了押运货物,不是为了马不停蹄地忙生计,而是去悠闲自在地出国旅游和享受船上设施呢?

  鼎盛时期

  水路四通八达 码头24小时开放

  人说,先有十六铺,后有上海滩。承载着申城老一辈人许多历史记忆的“十六铺”,名字缘于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当时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地方官员搞起团练组织——建立联保联防的“铺”管理商号,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由铺内各商号共同承担。计划是划分为27个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从头铺到十六铺),而十六铺是其中区域最大的,又是上海港最热闹的地方,客运货运集中,码头林立,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口相传都将这里称作“十六铺”,就作为地名沿用至今。许多老上海们还能回忆起它的鼎盛时代:“每天4万多人次,每年670多万人次,买票要排队,白天航班平均半小时就有一趟,上海至重庆一条航线有13条船在开……”

  上海水上旅游促进中心副秘书长阎国才说,十六铺码头的繁荣时期是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其中最繁荣要属上世纪90年代。“80年代之前十六铺水上客运只占很小一部分,主要以货运为主,后来随着需求增加,才变为专门客运码头。”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告诉记者,1982年,十六铺客运码头作为上海水上客运始发港正式启用,对外开通了20多条沿海客运航线,日发送旅客量达到4万多人。

  今年68岁的十六铺码头原调度庄善亨老伯说起航线如数家珍:“当时我们的航线可多啦,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往北最远可以走到大连、青岛,往南可以到广州、厦门,包括重庆、九江、武汉等长江沿线都能到达。”去南通船票2.4元,宁波3.6元。码头24小时开放,为了对应潮汐,船凌晨1点出发很正常。

  一票难求 

  排队3天3夜 黄牛炒到6倍天价

  今年68岁的胡建民老伯,也是水上情结很深的一位老十六铺人。他18岁就进入十六铺码头工作,做过码头货物装卸工、客运船行李搬运工,后来负责船运票务工作。2003年送走十六铺最后一艘客运船后,他又进入吴淞客运中心,后来又参与黄浦江两岸开发。

  “你这个年纪难以想像当时的情景哟!”胡老伯回忆起当时的盛况,“去温州的船票一票难求到什么程度呢?买张船票要排3天3夜!黄牛票从原价80块可以炒到500块,而且是出来一张抢掉一张。”最恐怖的是,由于十六铺码头没有站前广场,排队处也没有蛇形通道围栏,为了防止插队,排队姿势是前后两人前胸贴后背,后面的人抱牢前面的人,通道用粗麻绳分割开区域。作为票务,他们曾用水笔在排队者手上写编号,后来被黄牛模仿了就开始发牌子。

  胡老伯介绍,一般人买的都是四等舱,8到10个人一间;三等舱是4人一间的,要贵很多。要是碰到春运高峰,得拉货运“战斗号”轮来救急,货运变客运,卖散席,也就类似于通铺,一艘船身长度不超过100米的战斗号能塞进2000人。到南京、温州、重庆、宜昌,得要36至40小时的航程。

  作为票务,最怕碰到的就是大雾和大风天,人家好不容易排队买到票,巴巴地赶到码头,才发现停航了,能不糟心吗?滞留的旅客大都被劝退票或者在货运仓库休息等候。

  许多人并不愿意退票。因为没有其他去目的地的交通方式,比如温州。当时,从上海到温州既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客运,只有水路这一条道!虽然时间长,但是一般情况下比较准时每天至少有一班,价格又便宜,因此是许多人的首选交通方式。

  运输方式单一、时间成本充足和货币的匮乏,让“十六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申城水上交通门户。

  再次出发 

  定位浦江游览 做水上旅游“心脏”

  20世纪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口袋里的荷包鼓了,出行时间成本紧俏化,便捷成为第一首选。随着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的飞速发展,十六铺水路客运量日趋式微。

  2003年9月25日上午,庄老伯和胡老伯站完了十六铺码头作为客运码头的最后一班岗。141岁的十六铺码头,正式退出了水上客运的历史舞台。按照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的规划设想,她将建成上海的水上旅游中心,在水上旅游这条宽广大道上继续书写新的水文章。

  历经5年施工改造,2009年8月全新的十六铺旅游码头正式亮相。2010年适逢上海世博会召开,新启用的十六铺旅游码头创下了浦江游览客流量历史新高(444.5万人次),较2009年(281.1万人次)客流同比增长近58.1%。

  可2011年,随着世博会溢出效应渐渐淡去,浦江游览游船运力明显大于需求,浦江游览行业陷入了恶性“价格战”。为此,市交通委牵头通过搭建浦江游览公共平台、明确旅游码头功能定位、建立行业质量信誉考核等手段措施,逐步将浦江游览发展导入正轨。

  今年10月,十六铺3号游船码头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营。该项目总投资6亿人民币,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沿黄浦江岸线全长462米,水域部分设置5个游船停靠泊位。同时,今年底杨浦时尚中心、徐汇梦工厂等游船码头也将陆续开工建设,未来将以十六铺码头为中心,不断拓展上下游航线,进一步丰富上海水上旅游项目,形成“水上观景、岸上游玩”的水陆联动旅游新体验。

  “替补上岗”

  7年接靠邮轮稳居亚洲第一 全球第四

  说起旅游新体验,刚刚从海洋量子号邮轮游玩归来的陈阿姨这两天逢人必谈。她今年刚退休,从南京来乘邮轮,高铁下站后直接被接驳车送到了宝杨路码头。“来过上海好几次,但是只知道这里有宝山钢铁厂,还真不知道邮轮码头也在宝山。”

  9年前,这片邮轮码头还曾被称为炮台湾船舶基地,隶属于中外运长航集团,位于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是一座用于船舶编组、解组的中转基地,最高峰时,每天有200多艘为宝钢运输铁矿石及钢材的驳船进出。

  彼时,位于市中心北外滩黄金区域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已投入使用。不过,随着国际邮轮业迅速步入“大船时代”,这座邮轮港处境尴尬。邮轮从公海沿着黄浦江驶入客运中心前,必须经过限制船舶高度的杨浦大桥,歌诗达、皇家加勒比的大吨位邮轮难以进港靠泊。

  2009年,上海一度没有邮轮愿意停靠。于是,对邮轮产业寄予厚望的上海市政府决定另辟一处邮轮码头,经过多番考察,位于宝山区的炮台湾船舶基地被确定为新的码头所在地。2009年7月,可分别停靠20万吨级及10万吨级邮轮各一艘的新港口正式开建,包括邮轮码头、客运大楼和引桥等基础设施在内的总投资为9.3亿元。

  急于开拓中国市场的国际邮轮公司迫不及待地将吴淞口邮轮港作为在上海的新落脚点。2010年夏季码头还在建设时,皇家加勒比有限公司就与码头谈妥了第二年邮轮靠泊的事宜。

  此后,越来越多的豪华邮轮相继选择宝山作为其母港所在地。2015年,可容纳4180名游客、吨位为16.8万吨的全新邮轮“海洋量子号”将以吴淞口为母港,其吨位可跻身世界十大邮轮之一。据说,这艘船建造时本打算以纽约作为母港,但是加勒比公司最终改变了决定。此前还没有过将一艘崭新的邮轮直接投放到中国市场的先例。

  开港7年以来,“东方之睛”累计接靠邮轮近2000艘次,出入境游客更于今年5月18日突破1000万人次,继续稳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成为上海第二大出入境口岸,带动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邮轮客源地市场。今年7月13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后续工程新客运大楼正式开启试运营,迎来“三船同靠”,也开启了邮轮产业高品质发展的新纪元。1-9月,邮轮港接靠国际邮轮301艘次,其中母港296艘次,占全年总量的80%,接待出入境游客212万人次。

  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表示,宝山有信心让邮轮经济发展全面对接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的宏伟目标,实现区域经济“钢花”“浪花”“樱花”“文艺之花”的百花争艳。

  创新发展大事记

  1982

  十六铺客运码头作为上海水上客运始发港正式启用。

  2001

  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规划开发,将十六铺客运码头的定期跨省沿海航线全数迁至吴淞口客运码头。

  2008

  8月5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建成启用。

  2009

  8月,全新的十六铺旅游码头亮相。

  2011

  11月15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港。

  2014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年接靠国际邮轮216艘次,接待出入境邮轮游客110万人次,成为亚洲最大邮轮母港。

  2016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年接靠邮轮471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284.7万人次,成为全球第四大国际邮轮母港。

  2018

  5月18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待出入境游客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

  7月13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新客运大楼开启试运营,顺利完成三船同靠。

  10月,十六铺3号游船码头试运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科创上海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特别报道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十六铺”成追忆“东方之睛”正当时
从邮轮码头 到邮轮港 到邮轮城
新民晚报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A04“十六铺”成追忆“东方之睛”正当时 2018-10-29 2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