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推进美国“印太战略”落地。2018年是美国推行“印太战略”的关键之年:5月,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名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随后,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参加“香会”,首次全面公开阐述印太战略。马蒂斯将该战略概括为深化同盟与伙伴国关系,支持东盟中心性,以及欢迎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与中国合作。在会上,马蒂斯突出该战略的四个方面:加大海上力量建设,强化与盟友和伙伴国的军事协作,加强与伙伴国关系的法治与透明度,提倡市场引领的经济发展。
此次彭斯亚太之行,在首站日本就毫不掩饰地表明为推进“印太战略”进行访问的意图。他表示:“美日同盟是印太地区和平繁荣的基石,日本不仅是盟友,还是美国的朋友。”紧接着又说,美国将投资700亿美元大型海外基础设施项目,主要聚焦在印太地区。可见,彭斯为推进“印太战略”而奔波的目的性相当明确。
其次是拉拢日本和东盟。作为地缘政治战略,印太战略涵盖东亚、东南亚、南亚等诸多地缘政治板块,如果没有日本和东盟国家的配合,美国的独角戏是唱不下去的,这也是马蒂斯在阐述该战略时强调合作的原因。因此彭斯访日时对东道主大唱赞歌,宣布的投资计划则很大程度上针对东盟国家。
最后是对中国施加压力。彭斯16日在新加坡东盟峰会上表示,南海不属于任何国家,美国会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航行。此时恰逢中国国家领导人将要访问菲律宾和文莱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彭斯挑拨中国与南海其他沿岸国家关系的意图相当明显,同时也是向中国明确传递强硬信号:美国这个海洋霸权国家将继续干涉南海问题。
可见,彭斯的亚太之行尽管满口合作与投资,但是带来的并非繁荣与和平。
马尧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