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智能背后
曹刚

  曹刚

  今年双十一,家里新添一台智能音箱。相隔几米,呼唤其名,就有温柔女声与主人对话。唱童谣、放歌曲、讲小说、播新闻、报天气……只需口头发一句指令,立刻播放相应内容。曲库之大,反应之快,深感智能家居之魅力。

  用了几天,感觉太方便,也未必是好事。比如吃饭时,全家人围坐桌边,轮流发号施令,可把音箱里的“小姐姐”忙坏了。音频被频繁打断,一顿饭吃下来,很少有一首歌或一个故事能够播完。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懂得珍惜。

  互联网时代,受众淹没在信息碎片的海洋里,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获取和发布讯息,都太轻松。仿佛一夜之间,人人成了“记者”,专业门槛一降再降,各种谣言和反转满天飞。反正随时可以修改、撤销、辟谣,先拉一波流量再说。

  聪明音箱提供了海量信息。但有时选择太多,做决定就要花更大力气,乐趣和满足感都可能随之降低。想起80后和10后的童年。

  80后小时候,想看一部动画片,要翻阅广播电视报,算好时间,早早守在电视机前;正片开始前会放哪几条广告,能倒背如流;主题歌更是小伙伴人人会唱的金曲。观看过程中,寸步不离,连上厕所都要忍着,生怕漏过任何一个精彩片段。偶尔错过一两集,会抱憾许久。

  如今的10后,生活便利和现代化程度,秒杀30年前。4G和WiFi无处不在,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各国动画片随时可以暂停、回看。不过,仪式感和期待感却淡了。

  《小王子》中,狐狸对仪式感的解读触动人心。他告诉小王子:“你最好还是原来那个时间来,比如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间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它使某一天与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它时刻不同。”

  在生活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培养判断力、保持专注力、营造仪式感,尤为重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共享未来 永不落幕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军界瞭望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上海科学家金力郜恒骏等获奖
“盒马”被曝换标签改日期
智能背后
打造优秀青年企业家队伍2023年建成千人英才库
赛赛护理技能
“市民文化客厅”开门迎客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智能背后 2018-11-19 2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