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于产业基础、科创优势和文化积淀,闵行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越来越多的文创园区和文创场馆在闵行应运而生、集聚发展。目前,闵行拥有5家市级特色文创园区,目前在2018上海光华文创论坛上,闵行首批认定的7家区级特色文创园区也进行了授牌仪式。通过市场化运营和产业链延伸,在充分发挥市场价值的同时,这些特色文创园区有效地提升了地区文化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闵行的文创名片也越擦越亮。
融入生活
曾经,不少文创园区因其办公用地的性质,大部分并不对外开放,即使开放,对普通市民也没有多少吸引力。麦可将文创园作为国内第一座以手作体验结合工业设计为主题的文创园区,成了时下不少年轻人和亲子家庭的打卡地。1999年,子承父业的连泰瑞接手了父母在上海设立的一家纺织园区,后来由于工厂的经营形式需要转型,连泰瑞也就顺势开始打造这个文创园区。园区内,有来自台湾的地方文创名片代表纸箱王、百年木工文化品牌青木堂、青木工坊,集结手作人的手创联盟、东方美学代表设计中国等46家不同业态及业种的文创业者。在这里,可以吃到纸上火锅、自己动手做桌椅,还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品和工艺品。每个来到园区参观的人,都可以在体验中了解文创。
而得丘礼享谷文化创意园则以艺术、礼仪为抓手,以“聚集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为己任,设置多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空间,注重体验式服务,倡导用“艺术点亮生活”。园区围绕烘焙、书法、绘画、陶艺、缝纫、盆景、茶道等生活方式,开设各类体验课,让市民可以一起享受动手乐趣,打造创意生活,传承匠心技艺。园区每年都会举办书画进万家、修齐讲堂、服装礼仪文化讲座、家居艺术展、玫瑰节、落叶节等大型主题活动。
园区内设有四大展示场馆,得丘艺术馆常年举办装置艺术展、书画展、摄影展、器物收藏展、盆景展、园艺产品展。古典家具艺术馆常年陈列明式黄花梨、紫檀、金丝楠木、老榆木家具。摄影器材陈列室常年陈列各时期摄像机、照相机及附件。如:Canon IOS5胶片相机、Fuji GX680大画幅相机等。丘木艺术品展示馆常年陈列手工布艺、雕塑、文化礼品、服饰配饰、木器、陶瓷等文化艺术衍生品。园区现为闵行区市民修身基地、莘庄工业区礼享谷·邻里中心,成了汇聚书画传承、艺术享受、人文情怀的文化地标。
城市更新
将老工业遗存改造成产业园区成了如今不少运营方的常规做法,光华路上68号文创园和79号文创园合并而成的79意库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新意。68号文创园由多栋挑高工业厂房和原工厂宿舍楼改建而成,功能定位以时尚运动、艺术设计、商业办公为主。79号文创园在整体风格和定位上与68号创意园基本一致,功能定位以打造时尚设计体验圈为主,园区内多为时尚创意、建筑设计等创意产业。园区内以极简与工业风格混搭,利落的黑白之间点缀木色和绿植,富有层次感。
68号文创园里庭院式的办公环境,自由舒适的loft空间,吸引了众多新兴文创机构和项目在此入驻。其中包含 “RC模型赛车”(亚洲最好的室内标准赛道)、英众传媒(FIFA ONLINE3电子竞技赛事直播赛场)、看见8频道等等新兴文创机构和项目。79号文创园内的袁野黑紫砂非遗传承基地也已建成,去年,黑紫砂烧制技艺被列入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袁野是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在这里,袁野会带着市民进行黑紫砂烧制技艺的非遗教学、科普与体验活动。
而在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里,面包树天空球场是园区的特色主题服务区。既有建筑屋面存在多处渗漏与保温隔热效果明显不足的问题,经过对创意园区代表群体的需求调研、政策面的沟通咨询及建筑结构安全可实施性的分析论证,园区启动了屋顶球场的改造计划,将屋面防水、隔热保温、屋顶美化与健康运动设施的建设融为一体。现在球场已成为园区及周边运动爱好者最青睐的运动场地。
虹桥德必易园里,沉淀10年的今日阅读衍生出了言几又。言几又以实体书店为背景,以多元业态背后的话语体系为输出介质,致力于构造一个提供“生活方式体验”的文化磁场。“想读者之未想,行读者之未行”,全面提供书籍、咖啡、创意产品交融而成的场景文化,引导读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即使牺牲利润,也要做出好产品,这是大树下新媒体创意产业园最初的想法。通过牺牲大量的租赁面积,一座大进深、采光暗的传统厂房被改建为一座具有五层垂直天井与超大露台的灵动空间。明亮的阳光留给用户放飞思绪的空间,一户一景则给予了企业滋长创意的土壤。从园区周界的道路修缮与景观打造,到园区内部的景观电梯与立体车库的改造,舒适度与办公效能的提升,赋予了企业高速运转的强大内核。从2015年末园区建成之初的40多家企业,到2016年的60多家企业,再到今天,常年满租状态,大树下新媒体创意产业园,已成为新媒体人、创意人、广告人、时尚达人、设计大师的创业乐园。
服务输出
闵行区是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也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都做了很多探索,华东版权登记大厅就是该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IF如果)作为国内首个以版权服务带动创意企业发展的产业园区,就是以华东版权登记大厅这一国家级版权公共服务机构为核心,联动构成国家公共服务、文化传播交流、园区垂直服务、园区金融服务、园区综合服务、产学研联动六大服务平台,打造了集成式版权公共服务平台。
未来,园区希望更精专深入地做强产业服务,同时联合产业资源不断升级主题集聚区,最终建成业态集聚、功能提升的“版权产业带”,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指引下,以版权产业“上海模式”辐射周边城市与地区。
台青创客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是国内首个专注为两岸青年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的基地。通过构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服务站与推广链接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对接服务,围绕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制作和网络信息等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成果转化和投融资等“四大服务平台”。
虹桥德必易园的叽咔文化由数位从业超过10年的资深音乐人士共同创立,致力于提供集音频创意设计、内容方案策划、宣传发行推广一体的全方位音乐文化服务。而另一家艺巢则是艺术作品授权界的新人,它专门为艺术创造者(目前主要针对现当代艺术家)提供艺术版权服务及艺术IP商业化运营。目前授权品类主要集中在家居家饰、墙面装饰、布艺、3C配件、日用百货等品类,累计开发超过300余款产品。艺巢还为画家、插画师、设计师等美术事业创造者提供作品采集、版权策划、版权运营、版权价值评估、衍生品规划、确权维权等服务,为品牌商家提供作品推荐、产品设计、画面授权、产品推介等服务,积极促成艺术家与商家之间的跨界合作,致力于成为艺术跨界推手。
产业升级
统计显示,2012至2017年,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110.62亿元增长到265.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四年超过11%,成为区域主导产业。2017年,闵行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1062.30亿元,同比增长9.0%。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和新动能。
为对标上海市文创“50条”政策,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于今年出台了《闵行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和《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旨在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创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根据《若干意见》,闵行区将集聚布局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紫竹创意港,把握网络视听产业移动化、精品化、主流化、付费化趋势,全力打造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在临港浦江园,携手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G)、东方明珠集团,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开放式、国家化、现代化东方媒体城;依托上海戏剧学院与阿里影业共建演艺学院项目,形成戏剧演艺发展集聚区;在七宝,依托七宝生态商务区,保持园区产业特色定位,形成文化装备、艺术金融等总部基地和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七宝老街转型升级,探索打造工艺品、老字号、传统文化产品的交汇交流街区;在颛桥,依托光华文创街区建设,形成城市规划设计、市政交通设计、建筑园林设计、装饰装修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生活方式创意设计等各类设计企业集聚区。
闵行将着眼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化、国际化、多元化发展,重点聚焦创意设计、网络信息、传媒娱乐、文化装备产业,形成虹桥国际贸易、七宝文化艺术、紫竹网络信息、浦江传媒演艺等四大产业板块布局,加快形成文创产业比较优势,到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加80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左右。届时,闵行将形成8个市级文创园区、15个区级特色文创园区,以及10个具有产业特色的文创楼宇和文创空间。
相关链接
闵行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排名不分先后)
中版创意设计产业基地(IF如果)
麦可将文创园
大树下新媒体创意产业园
得丘礼享谷文化创意园
79意库(原79艺库)
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示范楼宇
台青创客家——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示范空间
虹桥德必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