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卧波堂随笔
~~~——卧波堂随笔
~~~——卧波堂随笔
~~~——卧波堂随笔
~~~——卧波堂随笔
~~~——卧波堂随笔
     
2018年12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娘
——卧波堂随笔
老 姜
  老 姜

  阿娘不是我的阿娘,是小龙的阿娘,其实也不是小龙的阿娘,因为小龙是领来的。

  阿娘住楼下,我家住楼上,两家虽然不住隔壁,却是邻居。

  阿娘有个独子,且是遗腹子,是她的命根子。听母亲说,当年阿娘是跑单帮的。那年头,干这行混的就是精明和胆量,这两样阿娘都有。

  遗腹子倒是人高马大,只是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是个“妈宝”。家里事娘作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油瓶子倒了也不会扶一下。

  阿娘有个亲孙囡,但阿娘有点旧思想,“妈宝”生不出男孩,阿娘只好去普育堂领了一个,就是小龙。

  小龙应该知道自己是领养的,因为阿娘对孙女和孙子的差别实在明显。姐姐吃好的,弟弟吃剩的;姐姐穿新的,弟弟穿旧的;姐姐只要捧牢一本书便可以了,弟弟却要帮着阿娘做家务,里里外外差得团团转。背地里大人们总是指指点点、话中有话,小孩吵架就会说“侬是领来的”。总之,小龙有点自卑。

  我家与阿娘家楼上楼下,我家只要有人进出,尽在阿娘眼里;楼上只要有点动静楼下便会知道。因此,小时候凡要做点出格的事,就怕阿娘“告诉”。不过阿娘十分“上路”,小事体一般都眼开眼闭,实在过分了就会警告道:“我要告诉你爸爸、妈妈。”当时有点恨,现在想想多亏有个阿娘盯着,否则要闯交关祸。

  我家与阿娘家合用一个厨房。阿娘不上班,天天围着灶台转,别看买、汏、烧,里面可有大学问。先说买,当年样样都凭票,样样要排队,阿娘一双小脚奔东奔西、奔进奔出,样样不脱班。再说汏,上海人当时用大水表,一个龙头几家合用,阿娘从不凑热闹,总是让要上班的人先用,待空了再用。还有烧,阿娘烧鱼用冷油,所以从来不粘锅。烧肉用酱油、老酒,从来不加水,因此特别香。炒青菜,旺火、热油,从来不加盖,碧绿生青……她在一边做,我在一边看,阿娘操着一口宁波闲话讲:看懂、看懂,看看会懂。

  1968年,锣鼓敲到阿娘家,宝贝孙囡十七八,去外地阿娘舍不得,让她回到宁波老家,算是上山下乡了。其实躲过风头又回到上海阿娘身边,在家吃闲饭。领来的小龙天照应,因为政策规定,老大下乡,老二就可以留在上海安排工作,就此姐弟俩命运颠了个倒。似乎一夜之间,那个精明、能干、强势、眼睛发亮的阿娘变成了木讷、迟钝、目光呆滞的老太。

  不久我也去了边疆,离开了老房子,多年后当我重新回到上海,阿娘走了。听说走得很突然,坐在马桶上,一下子就过去了,待到救护车到时,已经没了气。医院诊断为心肌梗死。又听说,小龙找到了亲生父母,最终却没有离开这个曾经养育他的家,也没有离开这个垂垂老矣的阿娘。

  阿娘走了,“妈宝”老了,孙囡出嫁了,小龙不知去哪了,还有那座老房子也无影无踪了。唯有尘封的往事,在我脑海里不是越来越模糊而是越来越清晰,不是越来越遥远而是越来越走近。

  他们说你老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嫦娥四号 成功发射
   第A03版:嫦娥四号 成功发射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教育专版
   第A15版:新民财经
   第A16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母亲最后的念想
精彩生活
我与上海文苑的情缘
阿娘(中国画)
阿娘
鸡仔蛋
新民晚报夜光杯A12阿娘 2018-12-08 2 2018年12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