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公众开放日见闻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公众开放日见闻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公众开放日见闻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公众开放日见闻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公众开放日见闻
     
2018年12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指连心 手下留情
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公众开放日见闻
吴旭颖
  手造,曾经是供给人类生活必需品的方式;而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手造则成了一门返璞归真的兴趣爱好。昨天,第四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迎来了公众日的开放,手造爱好者冒着大雪出动,体验一个不一样的周末。

  “画龙点睛”

  手博会的现场人头攒动,不少展商将纷繁的手造产品和体验项目安排在最醒目的位置,吸引观众消费。而在一片热闹景象中,非遗传承人张洁的摊位显得尤其特别。她安静地坐在桌前,用拇指蘸取颜料,在瓷碟上抹抹画画,不一会儿一朵雅致的牡丹就在碟子上绽放。随后,她又用食指的指甲挑出一点金色,勾勒出牡丹的花心(见图 胡晓芒摄),画龙点睛的手法让人拍案叫绝。靠着这一手“绝活”,来来往往的观众纷纷在摊位前驻足,把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想试试吗?”张洁问身旁看了半天的小男孩。男孩点了点头,随后,人群里又有几个跃跃欲试的孩子坐到了桌前。张洁一边示范画法,一边解释,她所展示的指掌画始于远古岩画,发端于唐代,是中国国画的一个分支。张洁从小跟随书画家钟全昌学习,是指掌画第六代的传承人,这次来到手博会,就是为了推广指掌画,让更多人了解、加入、喜欢这门传统技艺。

  “授人以渔”

  手博会现场,一个写有“让妈妈回家”的展台人气很高。展出的帽子、手套、小布偶等商品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却吸引很多观众选购。据介绍,“让妈妈回家”是一项以手工艺为基础帮助贫困妈妈走出困境的公益项目,而展会上的商品都是贫困妈妈们一针一线手工制作的。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有不少妇女为生计而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无人照顾,生活也十分艰难,尤其是残疾儿童的家庭,更是举步维艰。“让妈妈回家”项目通过多番调查发现,偏远农村地区往往也是传统工艺、手造技艺保存最好的地方。他们利用爱心款项,为这些家庭的女性务工者提供了培训课程,教授她们手工技艺,并提供材料,再将她们制作的产品买下,一部分捐献给有需要的社会群体,一部分则运到城市义卖。这样的公益形式,将捐款的“授人以鱼”变为了可持续运作的“授人以渔”。在“让妈妈回家”的帮助下,许多女性务工者回到家乡,得以兼顾家庭和工作。

  昨天的上海飘起了雪花,格外寒冷,有人购买了“让妈妈回家”的毛线帽之后立刻戴在了头上,“同样是帽子,今天买的这顶意义非凡。它饱含着农村妈妈对孩子的爱,也饱含着社会对贫困人群的关爱。用爱织就的帽子,戴起来从头暖到心里。”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教育专版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味道
扫一扫
明年女足世界杯 中国队首战德国
10部佳作照亮前方路
十指连心 手下留情
抑扬顿挫中感受美文
新民晚报文体汇A08十指连心 手下留情 2018-12-09 2 2018年12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