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浦东史诗》作者何建明当值思南书局快闪店店长~~~
《浦东史诗》作者何建明当值思南书局快闪店店长~~~
《浦东史诗》作者何建明当值思南书局快闪店店长~~~
《浦东史诗》作者何建明当值思南书局快闪店店长~~~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史诗》作者何建明当值思南书局快闪店店长
报告文学要将目光投向城市
徐翌晟
■ 何建明为读者签售徐翌晟 摄
  昨天下午,思南书局快闪店迎来了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穿着轮值店长围裙的何建明说,自己7岁时就在父亲的带领下走过南京东路,当时熙熙攘攘的马路上,还能听到叮叮当当的电车声,他记得走进了这条路上的一家大商场,却不知能从哪扇门出去。现在,他为一本40万字的《浦东史诗》而来,坐在此处迎接读者,从小迷恋上海的他不曾想到,这座城市会与自己一生的职业相关联。

  写浦东  写的是人

  写上海,一直让何建明觉得幸运。“上海”二字,如果从上海方言含义来阐述,就会发现,它隐含着另一层先人早已明了的大格局、大气魄和大高远——“上海”由“上”与“海”二字构成。“海”,当然是指大海。“上”字的意思就多了,除了表示方位,它还可以被当作动词和动作,可以理解成我们的祖先见了大海想去寻找远方的“诗”的向往和驱动。“海来啦,我们上海去吧!”

  所以,何建明反复强调,“上海”,其实就是我们祖先面对大海的一种态度,一种乘风破浪而勇敢迎去的态度;就是我们祖先面对蓝色的无垠大海的一种向往、一种需求、一种对美好和未来的志愿及理想。而我所认识的“上海”这一含义,是因为只有到了浦东开发开放、大上海成为今天这模样,我们需要重新出海、朝着世界舞台中心走去的时候,我们才重新真切理解祖先赋予“上海”这地名的真正含义。当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理想融合在一起,对于何建明也是一种释放,“我走过很多河山,去过很多国家,回过头来发现,浦东最美丽。还有什么更让我欣慰呢?”

  《浦东史诗》有史的壮丽,也有诗的绚烂,其中记录了三个群英谱——浦东开发的决策者、浦东建设的参与者、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普通人。普通老百姓面对浦东开发之初,他们心里也没有底,如此的大动作,到底是对自己有利吗?是每个人的毅然决然之心化作了浦东开发的动力。因此,在完成写作《浦东史诗》之后,何建明所看到的浦东的每座楼、每条街上都是人的影子,“就是人,使得原来偏僻荒凉之地成为现代化的城区。”

  写城市  写的是精神

  文学仍然是何建明的主要话题,他讲述了一个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家在作品中的责任感。他认为,中国文学若想要在21世纪有所发展,有所高潮,有所成就,要将目光投向城市,不能总是流连于乡土。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时间尚短,上海也就一百多年的建设历史。他通过这次的采访和书写,深切地感受到,这二三十年的发展里浓缩了无限的可能。这么丰富的生活扑面而来,作家怎么能无动于衷,不在心中产生书写的激情?今天的文学不能是永远往后看,应该平视和展望。“新的文学经典的产生,应该从新的城市、新的上海开始。”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新民旅游
   第A25版:旅游资讯
   第A26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31
报告文学要将目光投向城市
上海各大书店今起举办主题书展
渡过记忆里的黄浦江
一部上海报业正史 一段改革开放见证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报告文学要将目光投向城市 2018-12-19 2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