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4日,CLAE杂志(眼科学术期刊)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SOS(Shanghai Orthokeratology Study)研究小组的最新临床研究报告: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联合应用对于近视快速进展儿童眼轴影响效果。
该文章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8.3岁,观察周期为2年。研究组得出结论,在近视快速增长的青少年人群中,如果进行了角膜塑形镜(OK镜)治疗仍然显示了快速的眼轴增长,联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药物可以显著延缓眼轴的增长,增强近视控制的效果,这个效果和基础屈光度和年龄没有关系。该研究提示,角膜塑形镜(OK镜)近视控制不佳的患者,或者临床特征属于近视快速增长的人群(如低年龄起病儿童,父母双方高度近视的儿童),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控制效果更好。该研究的发表也为联合治疗增加了有力的循证依据,为个性化的近视控制治疗方案提供了佐证。
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兴趣,提出了很多实际问题。在此就焦点问答与近视者以及家属分享——
问:低浓度阿托品制剂有上市的产品吗?哪里可以找到制剂?
答:目前中国市售阿托品浓度是1%,且制剂为凝胶制剂。1%阿托品会引起非常明显的瞳孔放大,导致畏光;调节麻痹作用明显,导致看近困难;且ATOM-2的研究显示1%阿托品控制近视的效果在停用药物后出现明显的反弹。所以1%的阿托品并不适合作为长期的近视控制制剂。低浓度阿托品(0.01%-0.05%)瞳孔放大和调节麻痹作用明显减轻,且停用药物反弹小于高浓度的阿托品,在ATOM-2的研究中它的作用最佳。目前我国没有市售的0.01%的阿托品成品制剂,有些有制剂室的医院可以为院内医生提供配置的0.01%阿托品,如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有医院配置的0.01%阿托品。目前已经有国内药品生产厂商在进行相关申报,希望将来会有市售产品出现。但必须强调:低浓度阿托品是指不同浓度的一个范围(0.01%-0.05%),且患者近视控制有效的阿托品浓度也未尽相同,具体用何浓度和如何使用是需要专业医生指导和调整的,不可跟风使用和无限扩大使用。
问:低浓度阿托品的副作用有哪些?
答:阿托品是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眼部滴用最明显的作用是瞳孔放大和调节麻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台湾生产的0.01%的阿托品说明书上标注的作用是散瞳和睫状肌麻痹,而非近视控制。低浓度阿托品用于近视控制是新的临床应用而非传统药物作用,所以滴用低浓度阿托品出现瞳孔放大引起的畏光和睫状肌麻痹引起的调节问题是正常的药物作用,但这两个作用是我们进行近视控制时不希望发生的,所以称之为非治疗作用比较合适,而不是冠以副作用的名称。低浓度阿托品引起的瞳孔放大和睫状肌麻痹要比高浓度阿托品低很多,甚至有些孩子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但有些孩子即使是0.01%的浓度也有很明显的畏光。低浓度阿托品用于近视控制治疗周期长,选用合适的浓度,平衡好治疗作用和非治疗作用,是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和调整的。
问:既然联合治疗更有效,是否可以扩大到所有戴OK镜的孩子都用?
答:否。近视控制的疗效个体差异很大,在随访中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用单一的治疗(如单一的OK镜)就达到了近视控制的效果(一般临床上认为年度近视增长在0.50D以下),甚至完全稳定不增长,这些孩子就不需要联合治疗。是否需要联合还是要看近视进展的程度和近视控制的效果来决定。起病年龄早(8岁之前就近视),父母双方近视,近视进展快(一年增长超过-1.00D)的,可以一开始就进行联合治疗,然后根据随访数据决定是否可以将治疗减量。
问:除了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还有其他控制近视的方法么?
答: 目前临床上有循证依据支持的非手术类近视控制手段主要分光学和药物两大类。光学类手段有框架眼镜、日戴隐形眼镜和夜戴OK镜三类,药物主要是不同浓度的阿托品。目前中国已有日戴多焦软镜、日戴多焦RGP和周边离焦的框架眼镜等产品。近视控制的手段丰富多样,但针对具体的患者,什么方法最合适是需要专业医生制定并通过随访来进行调整的。多手段个性化联合方案是今后的趋势。
薛枫 陈志 周佳奇 周行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组) 图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