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慧芳校长常说,要让学生爱观察、爱动手、爱思考,只有兴趣广泛了,渴望新知识的欲望更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学校教科研室主任、特级教师梅守真介绍说,老师们利用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资源,先后开发了《昆虫世界》《青铜器纹饰》等多门拓展型课程。在“青铜馆课程”建设中,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将青铜馆内潜在的、可能进入教学的资源加以梳理并有效利用,通过历史、美术、语文等多学科的视角,确立课程目标、设计系列课程内容,并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青铜器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整理、提炼和再创作。这门课的内容很广,一是探究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奥秘,这属于历史学科范畴;二是了解青铜器在各历史阶段的字形特点、修辞、语句等,感受文字之美,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三是认识和感受青铜器的造型之美,这又是美术课的领域。在整合各学科知识后,学习体验也是多样化的。
有学生说:“我发现青铜器居然出现在古诗文里,如《诗经·卷耳》中就有‘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之句。青铜器中各色酒具特别多,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呢。”还有学生提出了疑问:“德鼎是西周一位叫德的贵族铸造的,我们小组研究了鼎上的铭文‘王赐德贝二十朋,用作宝尊彝’。问题是,如果德的后代继承了鼎,他们会对德鼎的铭文内容存有疑惑吗?”
谢慧芳校长说:“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我校课程建设的追求。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提高实践能力、形成个性特长搭建了舞台。”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