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两会·新民眼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1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会·声音
邵宁 宋宁华 江跃中 方翔 潘高峰 刘歆 张龙
市人大代表 觉醒
市人大代表 陈甦萍
市人大代表 刘华新
市政协委员 陈冲
市政协委员 高向东
市政协委员 费俭
  为高龄人群建“智能服务点”  

  打车软件乘车,App挂号看病,网上购物买菜,扫码支付充值……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很多需求和服务都可以用一部智能手机来实现。然而,无处不在的高科技对老年人来说却成为一道壁垒。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不仅享受不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有时候,一些基本的需求如打车、买票、现金购物、送货上门、就医预约都无法实现。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以人为本,科技发展也不能忘记高龄人群。因此,建议上海开设一条“高龄智能服务热线”,为老人提供叫车、预约、购票等服务;在社区建设“智能服务点”,第一批可设在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派专人服务,并招募志愿者,帮助老年人解决网上购物、挂号、办事等实际问题,体现出智慧城市对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

  整治外卖快递行业交通乱象

  外卖、快递在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了混乱和隐患。外卖小哥、快递员为了抢时间,无视交通法规,骑着电动车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甚至在机动车道上见缝插针,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因违法行为而导致交通事故不断上升。不仅给自己带来伤害,对行人来说,也成为潜在的“杀手”。

  上海开展道路交通大整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建议对于外卖、快递行业开展专项大整治,一方面,严禁销售、改装超标电动车;另一方面,像整治机动车违法行为一样,人工处罚和电子警察抓拍相结合,对闯红灯、超载、逆向行驶、人行道骑行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同时,开展外卖、快递行业的源头治理,将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企业的诚信档案。

  加装公交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

  自从发生了重庆公交车事件,社会高度关注公交车闹事事件。为此,交通部在2018年11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提升公交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并完善公交车驾驶区域的安全防护隔离设施。

  对于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城市,一旦发生类似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建议为全市所有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域加装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公交安全隔离设施可以对驾驶舱进行物理隔离,确保方向盘、制动系统和驾驶员不受外界干扰。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民众法律意识,切实教育警示公众、震慑遏制犯罪,防患于未然。此外,还要修订公交车技术标准,将公共汽电车驾驶区域安全防护隔离设施作为公交车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重视本土科研中坚力量培育

  在近几年的科创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的关注点几乎全部集中于高端人才,尤其是国际高端人才。但对量大面广的本土科研基础人才、中坚力量,对掌握关键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和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

  建议完善人才政策、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梳理人才政策,改变政出多门、互不沟通、相互重叠的政策制定状况。同时,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聚集-人才集聚-创新集聚的良性发展态势。还要加强中坚力量培育,压实人才高地基础。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住房、入学、医疗等难题,要切实致力于完善科研项目设立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合理设置科研项目、高效调配科研经费,更多地关注“小项目”、“小经费”的管理使用,最大限度地激发最具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科技研发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社区巴士与普通公交融合

  为了连接断头路、覆盖“最后一公里”,上海一些区开设了社区巴士,大大提升了区内居民的出行便捷度。但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发车和到站时间不确定性较大,不享受优惠换乘等。

  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好地乘坐体验,建议以“普陀社区巴士”为代表的社区巴士,做好与普通公交系统的融合。增加动态到站时刻表,方便乘客节约时间成本,做出更好地出行选择。如果能像普通公交一样,享受基本的换乘优惠,则会给社区居民带来更大便利。

  有效盘活国防教育基地资源

  上海有着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有效连接国防教育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社会职能。

  建议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协会的作用,积极连接供需双方,有效盘活资源,让国防教育基地成为有活力的“特别旅游景点”,把国防教育融入旅游体验,寓教于乐,促进国防教育文化与专业的旅游服务共融发展;进一步探索国防教育基地与大众结合,使其更接地气。可建立高校国防教育馆、国防公园、国防教育特色小镇等国防教育场所;建立互联网等新媒体国防教育方式,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积极向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展示。如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开设全民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结合AR、VR等新技术,进行国防知识的普及,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国防历史、前沿科技等。

  本报记者 邵宁 宋宁华 江跃中 方翔 潘高峰 整理

  本报记者 刘歆 张龙 摄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4版:上海两会 ·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5版:上海两会 ·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第A06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7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8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9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比利时专版
   第A24版:俄罗斯专版/新民海外
两会·声音
从电子计票到AI上会
新民晚报上海两会·新民眼A08两会·声音 2019-01-27 2 2019年01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