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目击/新民印象
     
本版列表新闻
回家的行囊是团圆、是满足,还是希望、是祝愿~~~
     
2019年02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家的行囊是团圆、是满足,还是希望、是祝愿
回家就是最丰厚的礼物
金志刚
铁路上海站在候车室贴上窗花欢送回乡旅客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一位小伙子喜滋滋地带着放大制作的结婚照回家过年 杨建正 摄
行李虽重,也阻碍不了人们踏上回家的路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小刘回湖北老家不忘带上自己心爱的电竞主机箱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韩双龙带着妻子女儿和小猪佩奇一起回吉林老家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在虹桥路地铁站,一位旅客带着一只玩具生肖小猪踏上了返乡过年的路途,这是他给在西安老家3岁女儿的新年礼物 杨建正 摄
铁路上海站北广场,上海巴士三公司团委的青年志愿者们给过往的乘客分发含有交通线路的“福”字,带去回家的祝福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做绿化园林工的老伯枕着编织袋行囊,在暖阳下打个盹 杨建正 摄
带上各种家用品,回家过年咯 杨建正 摄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金志刚

  背上行囊,踏上旅途,离家还有千万里,但早已归心似箭。

  今天腊月廿七,离除夕那顿最醉人的年夜饭还有3天,而2019年的春运已进行到第12天。连日来,我们在上海三大火车站“转悠”,寻找人们带回家那些行李中的“秘密”。

  在上海站见到东北汉子韩双龙时,他正带着妻女准备坐高铁去北京,一家三口行李不多,3岁小姑娘手上的小猪佩奇玩具是陪伴他们返乡的伙伴,“我老家在吉林长春,因为没买到直达车票,本打算不回家过年了,后来听说朋友要从北京开车回长春,我们就先坐高铁去北京找朋友汇合。”在韩双龙看来,即便经历火车+汽车的长途跋涉,春节回家团圆就是“配齐”,“一家人都齐了,过年才有滋有味啊!”

  原来,回家的行囊就是思念,是团圆,是“一家人配齐”。

  有人带了足足8大件行李,箱子、袋子堆满了一辆行李车,“想着给家里每个人都带点东西。”有人在拉杆箱上绑了一大盒“恰恰礼盒”,“老家也能买到,但总觉得亲自扛回去的更有‘味道’。”

  平衡车、遥控飞机、手机……很多父母准备了孩子“已经嚷嚷了小半年”的礼物;一件羽绒背心、一条红色围巾、一块在上海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时获得的奖牌……在外时间长了,才品出爸爸妈妈需要什么,带一份“懂事、更懂父母心”的礼物回家过年,也充满了温情。

  原来,回家的行囊是实在,是满足,是“知道你要啥”。

  候车室里也能看到不少“新奇的行囊”。在昆山一家模具厂打工的胡先生,要将前几天买的一把吉他带回江西宜春老家,“打算春节在家有空就学一学、练一练。”在上海做建筑工人的贾师傅和郑师傅,老家都在山东,他们不约而同带了“活的行李”:贾师傅带了一盆茶花,刚刚开出红花,想带回家添点喜气;郑师傅带了一棵小枇杷树,原本被他养在工地宿舍花盆里,现在想移栽到老家院子里,希望将来能结出枇杷。

  原来,回家的行囊还是希望,是祝愿,是“另一个春天”。

  采访中,也有不少旅客带的行李极少,有的说“简单粗暴地直接给压岁钱”,有的说“我在网上买了直接快递回家”;即便真的什么都不带,对于远方的家人来说,亲人“回家”本身就是最丰厚的礼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要闻·公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ZF01版:中缝2-23
回家就是最丰厚的礼物
新民晚报目击/新民印象A12回家就是最丰厚的礼物 2019-02-01 2 2019年0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