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不上什么性别,宝宝健健康康就好。”产妇的丈夫告诉记者,昨天凌晨4时许,妻子有临产征兆后入院,夫妻俩连同家里老人一起,在医院里度过了难忘的除夕。得知女儿顺利出生,又是全院第一个猪宝宝时,他眉头舒展,赶紧问助产士,“头大不大?眼睛大不大?像不像我?”逗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
产房里,助产士吕凌晨和同事给宝宝收拾完毕,立即让她和妈妈来一次“亲密接触”。今年是吕凌晨工作的第11年,去年除夕,记者在医院等候首个“狗宝宝”时,恰好也是她值班。“过年值班对于产科医生和助产士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吕凌晨一脸笑意,“虽然每年都不能跟家人回老家过年,但我在产房里也很有成就感,可以分享迎接新生命的幸福!”
值班医生徐常恩从除夕早晨7时工作到大年初一早上7时。他说,因为不能和家人吃年夜饭,组里每人带了几个小菜,再加上食堂的加餐,大家围坐一起吃了火锅,其乐融融。翻了翻记录本,他告诉记者,除夕当天杨浦院区顺产了12个末班“狗宝宝”,再加上剖宫产2个,一天的工作并不轻松。
“产妇和新生儿的平安健康,是我们的最大心愿。”徐常恩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产房这几年更忙碌了。一旦出现疑难危重孕产妇抢救,院方将第一时间组织全院专家进行抢救。为了保障母婴安全,红房子医院还启动了“五分钟紧急剖宫产军事演练”。
初一上午,一批新报到的“猪宝宝”已回到母亲身边,医生、助产士也到了交接班的时候。在全年无休的产房里,产妇生孩子,不单只有分娩的痛疼,还满载着医护人员的使命——为每个宝宝顺利诞生保驾护航,也见证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激动人心的瞬间。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