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上海市发布的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城投环境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探索构建了“上海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并于2018年8月31日正式上线。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各区垃圾收集、清运、称重、结算等各自分立,标准不一、信息不全、时间滞后。“上海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对垃圾收运处置的全流程作业环节进行追踪,并整合各个环节和各单位信息数据,基本实现了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数字化、精细化、可视化的监督、管控目标,赋予生活垃圾“数字生命”,为促进城市文明提升、优化生活垃圾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该系统投运后,覆盖了全市16个辖区、82个街镇,从各辖区生活垃圾压缩站,到市级码头中转、集装箱运输,最终到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进行焚烧、填埋处置,提供了“一站式”的动态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垃圾的追踪溯源,即垃圾产生的时间,从哪个辖区来的,哪辆车清运的,装进了哪个集装箱,运到哪里处置,全部一清二楚。
前不久,为配合“上海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的投运,城投环境筹措资金对虎林、徐浦两大垃圾中转运输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建立起与进站生活垃圾品类相配套的竖式压缩、集装转运体系,从硬件上保障了垃圾分类处置的实现。
同时,该信息平台还进行了创新,建立垃圾的分类品质监控系统,引入智能学习模型,运用AI技术对垃圾图像和视频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在源头收运、中转两个环节对垃圾分类品质进行评估,有利于倒逼上游的垃圾投放和清运环节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操作,提升垃圾分类品质,最大化支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记者获悉,下一步,城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平台覆盖面和数据流量,把信息系统全面向各街镇、小区推进,从源头支撑垃圾分类的管控和处理,让垃圾分类管理更加智能、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