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上海沉浸在一片欢度节日的气氛中,大街小巷的商店单位大多已经休假,但位于淮海中路上的市慈善基金会依然每天开门迎客,因为基金会的唯一现场捐款通道爱心窗口正等待着“新老朋友”前来相聚。窗口接待员张世英说,每年春节都会有一批市民前来捐款,其中不少都是爱心窗口的常客,奉献爱心已经成为了他们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为此,基金会的爱心窗口在春节期间也有人值班,为的就是不辜负这份心意。
由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去年刚完成搬迁,许多市民不知道新址,一开始,工作人员还担心他们能不能找到。但爱心市民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得知了爱心窗口的新地址,从新春第一天开始,前来捐款的市民就络绎不绝。
前来捐款的市民,有不少是学生,他们在领到压岁钱后,想到的不是供自己花销玩乐,而是在父母的陪同下找到爱心窗口,把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们,特别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同龄人们。
华东理工大学大一学生李辰恺同学和妈妈陈荟来基金会,各自捐款1000元,希望把压岁钱捐给需要帮助的学生。还有一位五年级的王浩哲小朋友不仅捐了款,在大年三十还作为爱心窗口的小小“志愿者”,和身为慈善志愿者的母亲一起在爱心窗口值守了一天,同时捐出了1000元的压岁钱,希望能帮助陷入困境、和自己同龄的小朋友。
除了孩子们,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也冒着严寒来到窗口捐款,他们的心意同样令人感动。
家住普陀区宜川路的静安区成功教育实验中学退休教师陈根生先生来基金会捐款300元,他每个月都会来窗口捐款用于助学。家住基金会附近的袁宗凡老先生,曾是上海第一批被授予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人员,新年里,他和妻子一起来到爱心窗口留下联系方式,他表示,如基金会需要在精准扶贫方面的专业助力,他愿意作为志愿者给予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
家住金山区山阳镇从事街道工作沈秀兰女士,在年初二这天特地起了个大早,来到基金会捐款1000元用于助学。沈女士说,她是通过网络找到基金会新地址,专门从金山赶来捐款的。
春节期间,爱心窗口收到最大的一笔捐款来自一对夫妇。2月5日是上海袁伟贸易商行负责人袁伟女士的生日,她在丈夫周先生陪同下来基金会捐款10000元,其中9000元用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志愿者之家专项基金,1000元用于助学。既是庆祝新春,也是庆祝生日,他们俩说,用这样的方式来度过特殊的日子,是喜上加喜,温暖他人,也照亮了自己。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