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2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扮美城市还缺什么?
朱 光
  朱 光

  店招是统一还是各具特色?落叶不扫的马路上如果可以安置一些装置艺术的话,选择怎样的公共艺术品为妥?艺术小店外墙可以“画”成作品吗?滨江45公里步道除了走走跑跑,是否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

  当城市要变得有温度,建筑可以阅读时——以上看似并不相关的问题,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根本:扮美城市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当然,美,是一个相对高的追求。例如统一店招,起初考量的是路面更干净、整洁。当街上小店的每一张门脸都色调一致、字体统一之后,市民群众在赞赏干净整洁的同时,又提升了对店面个性美的期待。这股期待,正如父母在孩子的成绩有进步后,会产生“下次考分是否还能更高些”的心理预期。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电影《流浪地球》是否是“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人民日报官微评价道:“争论,意味着更高的期待”——这句话也适用于本文第一小节的4个问号。

  但是,我们期待美的热情很高,而大部分人如果18岁后没有考进艺术类高校的话,在中小学所上的美育课程少之又少。或者说,正是由于我们接受的美育不足,才会形成争议。早教学什么?音乐、舞蹈、绘画。退休后学什么?音乐、舞蹈、绘画。从6岁到60岁之间,最没空学的也是音乐、舞蹈、绘画——所以,我们才会有开头一小节的争论。真正的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超越民族、国界,直抵人心深处的感动。

  虽然上海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但是美育课程依然没有真正系统化地建立。因而相当一部分人对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如何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并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当下,不妨在公共文化空间开展系统性的美育普及工程。包括市区级美术馆、博物馆、剧场、音乐厅、图书馆,以及艺术院校,都应该面向市民开设低价甚至免费的课程,并由财政拨款保障。当然,与此同时也可设立两套监管体系——一方面评估开支是否合理;一方面评估美育课程效果如何。

  艺术,让生活更美。当全体市民审美能力达到一定水准,城市定会更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阳光天地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夜上海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2版:镜头艺术
   第A23版:设计之都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ZF01版:中缝4-21
静安老房加装电梯“一门式受理”
普陀“英雄天地”化身创新园
徐家汇商圈24小时“一网通办”
我国颅脑创伤救治水平居国际前列
扮美城市还缺什么?
板蓝根也有了ISO国际标准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扮美城市还缺什么? 2019-02-13 2 2019年02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