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9年02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两种声音
沈月明
  沈月明

  《流浪地球》票房破30亿没有悬念,有预测说是50亿。电影大热争议也火爆。极端的声音不外乎两种: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国产科幻大片,无论场面、故事还是立意,均比肩甚至超过好莱坞;这是一部烂片,情节设定大量违背科学常识,台词、表演拙劣,误导少年儿童观众,最多给1星。显然两种评价都不够客观。

  等到各种所谓“黑子”文章和相对冷静客观的影评见诸媒体和网络,公众共识逐渐形成:瑕疵肯定有,台词、表演确实差了点,但场面宏大、情节抓人,瑕不掩瑜,仍可算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创性作品。

  我想这样的评价是比较恰当的。我个人初始的观点比较负面,主要是注意到剧情有诸多重要硬伤。比如恒定了几十亿年的木星引力发生突变、空间站竟然能点燃木星、天文量级的冲击波下地球却安然无恙,行星发动机实际需要“吃掉”整个地球才能到达目的地,毁掉摄像头不可能消灭人工智能等等,由此我感到电影编剧和导演不够严肃,甚至有点愚弄观众。事实上,科技工作者和科学爱好者罗列出的《流浪星球》科学漏洞和情节BUG多达几十处。虽然科幻不等于真实,但我理解科幻不是魔幻和童话,本质上是向科学的致敬,应有基本的科学结论和假设的支持。当然为了情节推进可以容许少量“编造”,但如果大量编造,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基于此的“壮观”场面和紧张剧情,也要大打折扣。

  当然随着我听到更多观众的反映和剧组的一些回应,我开始承认相较以往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已算一部“诚意”之作,尤其是在制作经费一度捉襟见肘的情况之下,另外电影表达的家国情怀等设定也颇有中国特色。

  虽然《流浪地球》各方面有较大突破,但批评也是一种支持,说明我们对国产电影有更高的期待,并且相信中国电影不可能也不应该止步于此。未来一定有编剧更严谨、思想更高远的国产科幻电影出现在银幕上,走向全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20版:夜上海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ZF01版:中缝4-21
“网约护士”需依托实体医疗机构
人工智能帮你“秒读”骨龄
鲁迅与《新青年》展
两种声音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两种声音 2019-02-15 2 2019年02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