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这个拥有1.5亿人口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现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公司,不过任何一家的历史都不超过15年。在好莱坞电影中,黑人不是在刚一出现就被枪杀,就是代表着犯罪和地位低下,而尼日利亚人钟情于让黑人变得“阳光”的电影。
在文化、语言、规模经济等因素的作用下,尼日利亚电影已经成为非洲电影的代表。依靠“低投入低回报”的策略和对本土文化的关注,瑙莱坞成为非洲的电影产业基地,与此同时,尼日利亚电影用本地语言和英语拍摄,使其成为尼日利亚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尼日利亚电影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000部以上,成为继美国和印度之后的第三大电影生产基地。据相关报道,在纽约的华人也经常购买尼日利亚电影光盘来欣赏;在荷兰,瑙莱坞电影明星经常能在大街上被人认出;瑙莱坞的发展之路是从DVD开始的,而能够进入院线播放的则非常少,大多最后流向网络。
尼日利亚的电影产业欠缺结构,没有复杂的团队,甚至连布景都不需要,一些电影是在旅馆中拍摄,而另一些则可能在当地居民的家中或办公室里拍摄。据统计,每部瑙莱坞电影的投资回报几乎是成本的10倍。
平均1.5万美元——瑙莱坞电影的成本低到有点不可思议。而就算稍微大制作一些的电影,成本也绝不会超过20万美元。这些电影因为成本低,因此产出速度也很快,几乎7到10天就可以出一部。
尼日利亚的电影院却屈指可数,首都阿布贾的正规电影院寥寥无几,有的州甚至没有电影院,人们主要在家里通过录像带或光碟看电影。
瑙莱坞电影题材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围绕着浪漫男女爱情、穷人发财、民间传说和贪污腐败等展开。
而瑙莱坞为满足“多部族、多文化、多语言”的非洲特色,也深挖各部族的传统传说和名人轶事。
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