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政治要求
常言道:“黎明之前夜更黑”。1944年12月底,穷途末路的希特勒集中最后一点精锐部队,在西线阿登山区反攻,打得英美盟军措手不及,好几个师被歼,连号称“无敌”的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都在日记里流露出恐惧:“我们仍然可能输掉这场战争。”1945年1月6日,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亲笔信送到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案头:“西线打得很艰难……如果您能告诉我,我们能否期望苏联马上在东线维斯瓦河方向发动大规模进攻,我将感激不尽……我认为事情万分紧急。”抛开这些半遮半掩的外交辞令,丘吉尔实际代表西方向苏联祈求:“救救我们!”
1月7日,斯大林给丘吉尔回信:“我们准备进攻,但当前天气影响很大。不过,考虑到我们的盟友在西线的困境,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加快完成准备,不管天气如何,不晚于1月中旬即在前线中央地带发动大规模进攻。”正是这封回信,决定了已在波兰战场筋疲力尽的苏军不得不于12日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比原计划提前了8天。
地狱般的开局
作为战役序幕,14日夜,苏军第1步兵营向维斯瓦河线的布拉夫斯基登陆场发起战斗侦察。德军在维斯瓦河和奥得河之间构筑了七条防线,纵深之大,令苏军仓猝发起的进攻难以达成有效突破。当天,战场天气也糟糕透顶,夜里下起湿雪,次日凌晨又变成倾盆大雨,脚下的泥浆粘稠得让苏军战士的皮靴像灌铅一样沉重,被雨雪浇透的军大衣冰冷刺骨,连每人发的100克伏特加也无法让身体暖一暖。更揪心的是,由于能见度太差,苏军强击航空兵无法为步兵提供支援。
当时,该营有500人参战,营长叶梅利扬诺夫少校受领的任务是消灭166.7高地上的德军,突破其第一道防线,而近卫第77师其他部队负责发展战果并占领其余堑壕与三个支撑点。虽然第1营加强了工兵、迫击炮兵和三辆T-34/85坦克,可当面德军多达1500人,拥有30辆坦克、几十门迫击炮以及构筑良好的阵地,且正面每公里埋设近6000颗地雷,还有不少混凝土结构的机枪巢,德军甚至把坦克深埋地下直到炮塔位置,非常隐蔽。
兵临柏林城郊
行动当晚,配属第1营的工兵先在雷区开辟通道。15日早上8时30分,天刚放亮,苏军持续25分钟的炮火准备开始了。震耳欲聋的炮击尚未停止,步兵便开始冲锋,勇敢地冲进德军第一道堑壕并拿下来,前后只用7分钟。但德军在第二道堑壕给该营制造了大麻烦,机枪手加夫里留克近卫中士被弹片杀伤,但他把伤口包扎一下继续开火,在整个机枪分队战友都牺牲的情况下,他打出几个长点射,直到把抵近的德军全都击毙。有一次德军机枪巢把苏军打得抬不起头,近卫列兵巴赫梅托夫爬到敌机枪手身后,用一枚手榴弹送其上西天,保障全营拿下第二道堑壕。
德军第三道堑壕修在切尔尼亚夫卡河岸上,工事非常坚固,而且河岸全是沼泽地,加强给第1营的苏军坦克无法攀越,步兵只能冒着敌火泅渡过河。子弹打光的近卫上尉古里耶夫带着排里仅剩的两名战士,与德军迫击炮手近身格斗,他们用刺刀和枪托杀死了七个德国鬼子。到上午10时,全营攻下德军第三道堑壕,敌人看到这群苏联人简直杀红眼了,于是纷纷逃跑。随后,苏军后续部队沿着第1营打开的缺口发起冲锋,德军防线主体开始动摇了。
战后统计,在主力攻上来前,第1营已消灭近400名德军,抓获近百名俘虏,摧毁敌永备火力点1个、土木火力点4个、高炮3门、装甲车1辆、机枪巢10个、37毫米火炮2门,缴获150毫米重炮4门,而这些都在一个多小时内达成,而全营伤亡只有71人!战后,该营在两周内连续前进400多公里,30日越过旧德波边界,前出到奥得河边,60公里外就是柏林了。
给斯大林写信致谢
1月底,苏联第69集团军军事委员会授予第1步兵营“光荣营”称号,所有列兵和军士都得到光荣勋章,排长得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连长得到红旗勋章,而营长叶梅利扬诺夫和排长古里耶夫后来被最高苏维埃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这里解释一下,光荣勋章是1943年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令设立,专门授予中尉以下的初级军官和士兵,表彰个人对战争的贡献。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期间,苏军牺牲4.3万人,但正因为苏军忘我的攻击,希特勒被迫从西线调兵东援奥得河畔,在阿登的德军突击集群就少了13个装甲师和步兵师、盟军压力骤减。1月17日,丘吉尔给斯大林写信:“我谨以不列颠国王陛下的名义,就苏联红军的伟大牺牲,衷心表达感谢和敬意。”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