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政务服务“一体化”
“以往办理分公司注册、公司地址变更等,经常跑个十几趟才能办成。如今鼠标一点,通过网上申请与审批、快递寄证,既省时又省力。”安徽省某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而这样的转变则来源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近年来,合肥市梳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涉及1658项市直部门、1791项县区部门事项被从线下搬到线上,政务服务逐步全程网办。
与企业办事相比,老百姓更能感受到这一全新的智能生活方式,合肥市荷叶地街道居民就深有感触。他们点开一款名为“智慧生活圈”的微信小程序,上面包括办事指南、阅读空间、多彩社区等内容。比如:想和朋友去社区活动场所打羽毛球,就能在该平台上查看开放时间并直接预订;想了解养老等政策及社区工作者信息,这款小程序上面全都有。“这不仅方便百姓,也大大提高社区服务人员工作效率。”荷叶地街道党工委书记武斌说,社区工作需要上报很多居民基础信息,以往重复申报消耗大量时间,如今通过构建基础数据库,数据录入效率提升23%,解放了更多人力去创新服务。
推动城市交通“智能化”
最近,细心的合肥市市民可以发现,以往上班必堵的环城南路正变得越来越通畅。原来,智慧交通正借助大数据统计分析路段的车流量,并根据不同的流量,设置不同的信号时长,有效减少了拥堵时间。而另一方面,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还能通过大数据强大的信息处理平台,对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协调交警处置突发性事件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合肥市相关部门通过数据整合与共享,针对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不断创新智能服务体系,搭建“城市超脑”。在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大厅屏幕上滚动着来自不同部门信息数据的汇总、变化、更新。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信息化管理职责分散,资源难共通、难共享。通过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与社会数据汇聚融合,有效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数字经济”加速形成
作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去年7月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开展了数字经济发展痛难点征集活动,向市民、企业、政府部门发放问卷,通过建设市级大数据平台、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市民综合服务平台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和数据资源制度规范体系,加快推进政务、民生、产业领域各类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与共享,增强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百万余人参与投票,提交近300条有效痛难点。其中,停车难是许多市民普遍反映的生活痛点之一。而位于中国声谷的安徽多威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寻车位”App则入选了这一最优解决方案,只要动动嘴“寻找车位”,就能轻松驾车来到目的地附近有空车位的停车场。据了解,该应用软件现已有近5万名下载用户,后续还将添加预约车位、共享车位等功能。
此外,为激活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氛围,早在去年8月,合肥就在全国率先成立大数据行业党委。“通过打造行业党委‘数据帮’党建品牌,开展系列数字经济平台孵化、公益活动等,护航大数据企业发展。”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也将提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品质。 陈先发 张紫赟